病不可灸七條
卷十二仲景曰。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常氏雲。宜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欲其有汗。宜柴胡桂枝湯。又曰。脈浮。當以汗解...
中醫古籍;仲景傷寒補亡論;卷十二;宋;郭雍嘔吐噦下利第十七
卷三藏府經絡先後第一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文蛤湯主之」。【按】「文蛤湯主之」五字,當在頭痛之下,文義始屬,當移之。兼主之「主」字,衍文也。〔問曰:病人脈數,數...
中醫古籍;醫宗金鑑;卷三藏府經絡先後第一;清;吳謙伏暑條辨第二十二
伏暑條辨二十八條伏暑痢兼五色,腹痛裏急,不食,神疲脈弦,此名五色痢。宜用東垣補中益氣湯,加禹糧石,白芍、茯苓,澤瀉等味,升清泄濁也。凡痢兼五色,病涉五臟矣。而食減脈弦,胃虛之象益着。故用補中益氣湯以升...
中醫古籍;六因條辨;伏暑條辨二十八條;清;陸子賢十二晚發
卷之一十六種治法晚發者,清明後、夏至前、而發者是也。其症身熱頭疼,或惡風惡寒,或有汗無汗,或煩躁脈來洪數。亦由冬時感寒所致,比之溫熱二症稍輕耳。不宜峻劑,宜清解邪熱,通用槴子生麻湯加減治之。
中醫古籍;醫效祕傳;卷之一十六種治法;清;葉桂;吳金壽小便出血證(四十二)
里人有病中脘吐。心下煩悶。多昏睡。倦臥。手足冷。蓋少陰證也。十餘日不瘥。忽爾通身大熱。小便出血。予曰。陰虛者陽必湊之。今脈細弱。而臍下不痛。未可下。桃仁承氣。且以芍藥地黃湯。三投而愈。
中醫古籍;傷寒九十論;宋;許叔微舌上滑苔證(六十二)
丁未五月。鄉人邢原暉病傷寒。寒熱往來。心下鬱悶。舌上白滑苔。予曰。舌上滑苔有數證。有陰陽脈緊。鼻出涕者。有髒結而不可治者。有溫瘴。丹田有熱者。有陽明。脅下堅者。此證屬陽明。宜梔子湯吐之於前。小柴胡繼於...
中醫古籍;傷寒九十論;宋;許叔微兩脛逆冷證(七十二)
江西茶客吳某。病。頭疼如裹。兩腳自膝以下皆冷。胸間多汗。時時譫語。醫作陰證。治以附子輩。意其足冷而厥也。予診其脈關濡尺急。遂斷以溼溫脈證。其病先日受溼。而又中。溼熱相搏。故此證成。急以白虎三投而解。
中醫古籍;傷寒九十論;宋;許叔微第二十二·左邊白苔舌
舌左有白苔而自汗出者。不可下。宜白虎湯加人蔘三錢服之。左邊白苔舌圖pt101a22.bmp【介按】舌左邊主胃。故白色在左。其苔必燥。而自汗出。則爲胃熱熾盛。是以治法宗仲景《傷寒論》“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
中醫古籍;敖氏傷寒金鏡錄;元;杜本失血脈證第五十二
卷六諸病失血,脈必見芤。緩小可喜,數大可憂。衛行脈外,榮行脈中。凡失血之病,脈中必空,故見芤象。若緩小不足,與病相宜,是可喜也。脈數而大,邪盛正衰,且爲火象,必爍真陰,誠爲大可憂者。
中醫古籍;醫燈續焰;卷六;清;潘楫癰生原於臟腑十二
卷一五臟菀熟。癰發六腑。菀、積也。熟、熱也。五臟積熱。六腑受之。陽熱相薄。熱之所過。則爲癰也。此言五臟積熱。六腑受之而生。六腑不和。留結爲癰。六腑屬陽而主氣。肌肉上爲陽脈。邪氣遊於六腑。則肌肉上之脈不...
中醫古籍;外科理例;卷一;明;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