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證二(陽明五十三)
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方在太陰三)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水寒侮土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以水濟水必發噦也
中醫古籍;傷寒懸解;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清;黃元御吳茱萸湯(六十三)
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吳茱萸(一升洗)生薑(六兩)人蔘(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中醫古籍;傷寒懸解;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清;黃元御鼻燥欲衄證二十二(陽明七十三)
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脈浮發熱表寒外束口乾鼻燥經熱內蒸能食則熱不在腑經熱不能旁泄則上衄也
中醫古籍;傷寒懸解;卷七陽明經下編(三十三章);清;黃元御耳中痛第十三
卷第三十三《巢氏病源》小兒耳中風掣痛候∶小兒耳鳴及風掣痛,皆起於頭腦有風,其風入經脈,與氣相動而作,故令掣痛。其風染而漸至,與正氣相擊、輕者動作幾微,故但鳴也;其風暴至,正氣又盛,相擊〔二〕則甚,動作...
中醫古籍;幼幼新書;卷第三十三;宋;劉昉二十三四歲經證
...分)當歸香附(制)厚朴(姜制,各七分)甘草(三分)紅花黃連(酒炒)柴胡(各六分)砂仁(四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如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五分;口乾潮熱,加竹瀝,陳酒各半杯,薑汁少許。
中醫古籍;竹林女科證治;卷一調經下;清;竹林寺僧十三、傷寒九日以上候
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傷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經受病,即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致停滯累日,病證不罷者;或三陽三陰傳病已竟,又重感於寒,名爲兩感傷寒,則腑臟俱病,故日數多而...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隋;巢元方二十三、傷寒渴候
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傷寒渴者,由熱氣入於髒,流於少陰之經。少陰主腎,腎惡燥,故渴而引飲。厥陰,渴欲飲水者,與之愈。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隋;巢元方三十三、傷寒結胸候
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結胸者,謂熱毒結聚於心胸也。此由病發於陽,而早下之,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也。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反自沉是也。脈大,不可下,下之即死。脈浮而大,下之爲逆。若陽脈浮,關上...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隋;巢元方十三、時氣嘔候
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胃家有熱,谷氣入胃,與熱相併,氣逆則嘔。或吐、下後,飲水多,胃虛冷,亦爲嘔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隋;巢元方二十三、時氣毒攻眼候
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肝開竅於目,肝氣虛,熱毒乘虛上衝於目,故赤痛,或生翳、赤白膜、肉及瘡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隋;巢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