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辨義
拼音:《wēnyìlùnbiànyì》《溫疫論辨義》溫病著作。四卷。清·楊堯章編撰。刊於1856年。本書爲闡發吳有性《溫疫論》蘊義之作。楊氏於《溫疫論》原文後逐條予以辨析,或闡發吳氏立論的精義,或參證個人的學術經驗,着重...
書籍;古籍;溫病著作;清代溫疫析疑
拼音:《wēnyìxīyí》《溫疫析疑》溫病著作。四卷。清·唐毓厚撰。刊於1878年。作者認爲“溫、疫本屬兩途,只因習俗並稱,以致疑義不明”(見本書凡例),遂廣集諸家學說,參以己見撰成本書。唐氏將溫、疫病證大致分爲...
書籍;古籍;清代;溫病著作溫疫論類編
拼音:《wēnyìlùnlèibiān》《溫疫論類編》溫病著作。五卷。清·劉奎評釋。刊於1787年。劉氏於溫疫專著中推崇吳有性《溫疫論》,“但嫌其序次亂雜,前後倒置,不便觀覽。且行文詳略未能合宜,字句多所疵纇”(見自序)。...
溫病著作;書籍;古籍;清代溫熱贅言
拼音:《wēnrèzhuìyán》《溫熱贅言》溫病著作。一卷。原題清·寄瓢子述。初附於《三家醫案合刻》之後,刊於1831年。此書內容與《溫熱病指南集》大致相同。內容詳參溫熱病指南集條。現存初刻本等。
書籍;古籍;清代;溫病著作溫熱論箋正
拼音:《wēnrèlùnjiānzhèng》《溫熱論箋正》溫病著作。陳光淞撰於1915年。陳氏推崇葉天士《溫熱論》,但認爲前人的一些註釋不夠理想,遂逐條加以箋正。作者的本意是“箋葉氏之旨,正諸家之失”(見序例)。全書分析比較...
書籍;古籍;溫病著作;近代溫熱經緯
拼音:《wēnrèjīngwěi》《溫熱經緯》溫病著作。五卷。清·王孟英撰於1852年。卷一-二選輯《內經》、《傷寒雜病論》中有關溫熱病的論述,並引錄前人的註文以闡明一些溫熱病病原、證候辨證及治法;卷三-四採輯葉天士、陳平...
古籍;書籍;清代;溫病著作溫熱
...感爲溫,速發爲熱;冬春爲溫,夏暑爲熱者。②病名。即溫病。如《溫熱經緯》以此作爲外感熱病的總稱。③溫病分類名稱。病因由於熱而不挾溼的,稱爲溫熱,如風溫、溫燥等;溼熱合邪的,稱爲溼熱,如暑溫、溼溫等。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中醫學;中醫病名溫毒病論
拼音:《wēndúbìnglùn》《溫毒病論》溫病著作。《邵氏醫書三種》之一。清·邵登瀛撰。刊於1815年。作者鑑於冬溫、春溫、溫疫、溼溫於盛行時常夾雜溫毒病證,遂參酌吳又可、喻嘉言二家之說,旁集有關醫著並結合個人的心...
古籍;書籍;清代;溫病著作胃陰虛
...心幹、少苔、或舌光幹絳、脈細數等。治宜滋養胃陰。《溫病條辨·中焦篇》:“陽明溫病,下後汗出,當復其陰,益胃湯主之(注:此陰指胃陰而言)。”《臨證指南醫案·脾胃》:“知飢少納,胃陰傷也。麥冬、川斛、桑葉...
中醫學;鍼灸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中醫證名望齒
...之餘;胃的經脈絡於齦,故望可瞭解腎和胃的病變。清代溫病學者對驗齒辨病有所創見,認爲齒的潤澤枯燥,反映了腎液、胃津的變化;齒的有垢無垢,反映胃濁、胃陰的情況。這對溫病辨證,有一定臨牀意義。牙齦腫者多屬胃...
中醫學;中醫診斷學;望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