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止咳平喘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甘,性寒,無毒。入肺經。續斷、桂心、麻子爲使。颳去粗皮,蜜水炙。有涎出,不可去也。瀉肺金之有餘,止喘定嗽。疏小腸之閉滯,逐水寬膨。降氣散瘀血,止渴消燥痰。瀉肺降氣,是其職專,利便去...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三)止咳平喘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苦,性寒,無毒。入肺經。焙清金有平咳之能,滌痰有定喘之效。體性輕揚,有功於至高之髒,根名青木香,塗諸毒熱腫。肺虛挾寒者,畏之如螫。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四)補肺平喘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甘,性溫,入肺、腎二經。補肺益腎,止血化痰。氣短喘咳可止,已入虛損可還。能健腰膝軟弱,可轉憔悴之顏。此物乃陰陽雙補之品,性溫而潤,既補肺陰,又納腎陽;益上焦之陰,補下焦之陽。乃虛損...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四)補肺平喘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鹹,性平。入肺、腎二經。去眼、頭、足,洗去鱗內不淨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酒浸,焙用。補肺潤腎,益精助陽。治消渴而通淋。療肺痿而定喘。李瀕湖雲∶“補肺止渴,效若人蔘。扶羸益精,功同...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五)斂肺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見外治)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六)潤大腸、降氣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胃、大腸三經胃牡蠣、白薇、茯苓。絹包,置沸湯中,至冷取出,懸井中一夜,勿着水,曝幹。新瓦上去殼。潤五臟,通大腸。宣風利關節,催生療產難。滑利下行,走而不守。陳...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六)潤大腸、降氣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苦,性寒,無毒。入肺、胃、大腸三經。胸中痹痛,古有良方,伍薤白白酒,加半夏尤良。傷寒誤下結胸,則用小陷胸湯。除上焦之熱,使痰氣下降。利咽喉,通大腸。此物能通大便,與浙貝母同行,其效...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六)潤大腸、降氣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酸,性平,無毒。入脾、大腸二經。湯浸去皮,研如膏。潤達幽門,而關格有轉輸之妙。宣通水腑,而腫脹無壅遏之嗟。性專降下,善導大腸燥結,利周身水氣,然下後令人津液虧損,燥結愈甚,乃治標救...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六)潤大腸、降氣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見食療)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六)潤大腸、降氣
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大腸三經。下氣定喘,消食除膨。降濁通便,以靖中宮。生研堪吐風痰,醋調能消毒腫。丹溪雲∶“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虛弱人服之,氣淺難布息...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三卷肺經及大腸經;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