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的原則
...內經》十分重視養生。作爲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即論述了人的壽命長短,不在於“時世之異”,而在於個人是否善於養生,並且把養生的典範分爲四個檔次:上古真人,中古至人,後世的聖...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醫學研究雜誌;2004年第4卷第12期;中醫中藥關於《內經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挾脊之脈病變部位的探討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挾脊之脈”所指的病變部位,歷代學者有各種不同的認識。楊上善認爲指督脈,於《黃帝內經太素》中注曰:“挾脊脈,督脈挾背,故曰挾脊脈也。督脈挾於脊裏而上行深,故按之無益者也。”高世...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現代臨牀醫學雜誌;2004年第2卷第9B期周東浩:不能曲解神的本義
...,這在《黃帝內經》的許多經文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如《素問·賊風第五十八》雲:“黃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
合作平臺;醫學論文;中西醫結合論文;中醫中藥陰陽、五行與氣的意義及其相互關係--對中醫學中氣的探討之一
...關係進行探討。 1氣陰陽·五行的意義 1.1氣《素問·寶命全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六節髒象論》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認證了人的物質性和與環境的統一性。《素問·六微旨大論》...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中華現代臨牀醫學雜誌;2012年第10卷第7期對中醫學中氣的研究
...預防、治療等。方法從人的生命全過程和以《黃帝內經·素問》及中國古代文獻,結合現代科學成就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氣”是中醫學把自然界、生物界、人類、人類社會聯繫起來的理論工具。結論對於“氣”的認識和理解對...
醫源資料庫;在線期刊;中華現代中醫學雜誌;2010年第6卷第1期範仁忠——通裏攻下法立論依據
...易容納胃腸,盤踞不去。一旦邪熱內陷,蘊蒸不解,釀成水熱互結、血熱相搏,抑或水飲凝聚,鬱而化熱,聚結成實者亦屢見不爽。無疑地均當從通裏瀉下入手,因勢利導,瀉熱逐水、破瘀下熱、蕩逐水飲外泄。 據此足見本...
合作平臺;醫學論文;中西醫結合論文;中醫中藥《內經》病因的數質辨證關係
...,這種正常的有規律的氣候變化,是人生存所必需的。《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靈樞·順氣一日分爲四時篇》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但是一旦這種正常氣候...
合作平臺;在線期刊;中華中西醫雜誌;2004年第5卷第9期;中醫中藥《黃帝內經》爲我國食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主要作爲鍼灸或藥物治療的輔助療法使用。例如,《素問·評熱病論》在論述“風厥”這一熱病變症的治療時指出:“治之奈何?歧伯曰:表裏刺之,飲之服湯。““湯”,即熱水。飲熱水既能發散肌表以除外邪,又可補陰液...
合作平臺;醫學論文;中西醫結合論文;中醫中藥薄
薄 ㈠(bó,音博) ①淡薄,不濃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味厚者爲陰,薄爲陰之陽。” ②淺薄,少。《靈樞·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 ③...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B薄
薄 ㈠(bó,音博) ①淡薄,不濃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味厚者爲陰,薄爲陰之陽。” ②淺薄,少。《靈樞·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 ③...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