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膽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三
膽者,中正之腑也,號曰將軍,決斷出焉,言能喜怒剛柔也,與肝爲表裏,足少陽是其經也。 虛則傷寒,寒則恐畏,頭眩不能獨臥;實則傷熱,熱則驚悸,精神不守,臥起不寧。 又,玄水發則其根在於膽,先從頭面起,...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五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與心爲表裏,手太陽是其經也。 心與[一本無此二字]小腸絕者,六日死。經則發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 又,心咳[一本作病]久不已[一本無此二字],則傳小腸,小腸欬則氣欬俱出也。...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論大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九
大腸者,肺之腑也。爲傳送之司,號監倉之官。肺病久不已,則傳入大腸,手陽明是其經也。 寒則泄,熱則結,絕則泄利無度,利絕而死也。熱極則便血。 又,風中大腸,則下血。 又,實熱則脹滿,而大便不通,虛...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論膀胱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一
膀胱者,津液之腑,與腎爲表裏,號曰水曹掾,又名玉海,足太陽是其經也。總通於五腑,所以五腑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也。 傷熱則小便不利,熱入膀胱則其氣急而苦,小便黃澀也。膀胱寒則小便數而清也...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二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管,中則...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中藏經;華氏中藏經卷上雜證門
◎下血初曾泄瀉經月。瀉止便後帶血。此爲脾氣虛寒,脾不統血也。仲景名曰遠血。治宜黃土湯。生白朮三錢,幹生地三錢,熟附片一錢,阿膠珠二錢,生甘草三錢,伏龍肝一兩,包(記)是方一服即效。後與調理脾胃而愈。◎...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曹穎甫先生醫案第一〇五章婦人陰冷方論
...所致。若小便澀滯,或小腹痞痛,用龍膽瀉肝湯。若內熱寒熱,或經候不調,用加味消遙散。若寒熱體倦,飲食少思,用加味四君子。若鬱怒發熱,少寐懶食,用加味歸脾湯。附治驗婦人陰中寒冷,小便黃澀,內熱寒熱,囗苦脅...
醫源資料庫;醫源圖書館;中醫古籍;校注婦人良方;第二門 衆疾門問診辯寒熱
腸鳴在胃脘部:振動有聲,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撫,其聲則轆轆下行,此爲有水飲停留於胃。腸鳴在下腹:轆轆如飢腸,得溫、得食則減,受寒、飢餓時加重,此屬腸胃虛寒。腹中腸鳴如雷:甚則脘腹痞滿,四肢逆冷、嘔吐,此爲...
中醫中藥;中醫臨牀;臨牀討論中醫治感冒重虛實寒熱
中醫的感冒分型很多,根據自身體質、季節、症狀表現的不同,把感冒分爲虛、實兩類,因此,在治療上有很大的區別。 1.風寒感冒多表現爲惡寒較重、發熱,身體不出汗、口不渴、頭和身體無論哪兒都感覺到痛,鼻塞流...
中醫中藥;中醫臨牀;臨牀討論寒熱燥溼對症化痰
中醫學中“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神昏或癲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這種看不見的痰,就是無形之痰。 &ld...
中醫中藥;中醫臨牀;辯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