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
原例(次序略經更定)手少陽三焦見心寒。
中醫古籍;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手少陽三焦;清;姚瀾梔子
原例(次序略經更定)手少陰心苦寒入心,瀉心肺之邪熱,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鬱火,最清胃脘之血,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中醫古籍;本草分經;原例(次序略經更定)手少陰心;清;姚瀾山梔子
卷第三木之屬苦,大寒。七棱九棱者佳。炒透治上焦,中焦,連殼治下焦,去殼洗去黃漿治血臠妙,心胸中熱用仁,肌表熱用皮,家園者不入藥。
中醫古籍;炮炙全書;卷第三木之屬;日本;稻生宣義梔子
卷三·木類〔曰〕凡使須要如雀腦,並須長有九路赤色者爲上。先去皮、須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治
中醫古籍;瀕湖炮炙法;卷三·木類;南北朝;雷學山梔子
卷六瀉劑上味苦。性寒。無毒。稟天之清氣。得地之苦味以生。降也。陰也。【主治】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瘡瘍。(本經)療目赤熱痛。胸心大小腸大渴。(熱厥心疝氣。【歸經】入心肺胃三經。爲泄火之品。(...
中醫古籍;要藥分劑;卷六瀉劑上;清;沈金鰲梔子
卷第三·本草中木部中品味苦,寒,大寒,無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鼻,白癩赤癩瘡瘍。療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一名木丹,一名越桃。生南陽川穀,九月採實,曝幹。
中醫古籍;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木部中品;唐;孫思邈梔子丸
卷第五·婦人一婦人面藥第五治酒渣鼻方∶梔子仁(三升)芎(四兩)大黃(六兩)好豉(熬,三升)木蘭皮(半斤)甘草(炙,四兩)上六味,搗篩爲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以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五丸。又敷方∶
中醫古籍;千金翼方;卷第五·婦人一婦人面藥第五;唐;孫思邈荊芥湯
卷之七〔續添諸局經驗祕方〕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爲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後溫服。
中醫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之七〔續添諸局經驗祕方〕;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所荊芥湯
卷第十二瘡腫方七十二道治瘡。地骨皮(三兩)何首烏(三兩)荊芥穗苦蔘海桐皮(二兩)草烏頭(一兩)上件咀,生絹袋盛,用水三升煎數沸,盛在盆內,乘熱燻瘡口,通手淋洗。挹幹以後,四
中醫古籍;楊氏家藏方;卷第十二瘡腫方七十二道;宋;楊倓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考
卷六廣嗣門第七十一世人謂精寒者不宜嗣,辛以溫暖之劑主之,此不可執也。蓋天地衝和而萬物發育,朔方寒勝,固令不毛。南服蒸炎,亦令焦土。明於精寒不嗣,昧於血燥不胎,非良手也。故述芩、連
中醫古籍;醫方考;卷六廣嗣門第七十一;明;吳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