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禿
卷第一百一髭發門論曰諸陽脈皆在於頭,風熱乘之,則陽邪熾盛,發於頭皮腦絡之間,細瘡遍密,赤色有汁,癢痛浸淫,乃至發落,故名赤禿。治赤禿髮落。塗旱蓮汁方旱蓮草(三兩)鐵粉(一分)上二味。先將旱蓮草,搗絞取...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一髭發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耳統論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門論曰腎氣通於耳,心寄竅於耳,氣竅相通,若窗牖然,音聲之來,雖遠必聞,若心腎氣虛,精神失守,氣不宣通,內外窒塞,斯有聾聵之疾,經所謂五臟不知,則九竅不通是也。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鼻統論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門論曰肺爲五臟華蓋,開竅於鼻,肺氣和則鼻亦和,肺感風冷,則爲清涕,爲爲息肉,爲不聞香臭,肺實熱,則爲瘡爲痛,膽移熱於腦,則濁涕不已,謂之鼻淵,惟證候不同,故治療亦異。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口齒統論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齒門論曰足太陰脾之經,其氣通於口,足陽明胃之經,手陽明大腸之經,其脈並夾於口,故其腑臟風邪溼熱,發於經脈則於是有口吻之疾。牙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也,又手陽明牙令過,不過五日,即牢密...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齒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諸癭統論
卷第一百二十五癭瘤門論曰∶憂恚勞氣,鬱而不散,若或嬰之,此癭所爲作也。亦有因飲沙水,隨氣入脈,留連頸下而成,又山居多癭頸,處險而癭也。其始作,咽喉噎塞,遊氣往來,漸至停止,其證則有可針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二十五癭瘤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瘰統論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門論曰∶瘰者,其本多因恚怒氣逆憂思恐懼,或飲食有蟲鼠餘毒,或風熱邪氣,客於肌肉,隨虛處停結,或在頸項,或在胸腋,累累相連是也。詳考方論,有風毒瓦斯毒熱毒之異,有寒是也。大要,古服五香連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癰疽發腦統論
卷第一百三十一論曰癰疽者,乳石之疾,多發於陽部,故在背則發腑俞之間,在頭則發腦,以頭者諸陽所會灸皮膚化爲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三十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傷折統論
卷第一百四十三傷折門論曰諸脈從肉,諸筋從骨,骨三百六十有五,連續纏固,手所以能攝,足所以能步,凡厥運動,罔不順從。若乃倉猝之際,墜墮倒僕,折傷蹉跌,患生不測,詎可殫舉。究圖療治,小則消腫而伸攣,大則接...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四十三傷折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雜療統論
卷第一百四十六雜療門論曰人之一身,無尺寸之膚不愛,無尺寸之膚不養,食飲不可以不節,起居不可以不常藥石蔬茹禽獸蟲魚,有失味之和,蜘蛛蜈蚣蚊虻蜂蠍,有咂膚之患。至於飲水涉溪,穿井冢,一有不慎,適中其毒,有...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四十六雜療門;宋;由政府組織編寫自縊欲死
卷第一百四十九論曰仲景雲凡自縊死,心下微溫者,一日猶可活,葛氏雲心下尚微溫,雖久猶可活,二家所論,必須有暖氣,陰陽未盡,根本尚存,則可以救,苟非此,雖死未久,必不活也,大抵自縊以升降出入之氣暴絕不通,...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卷第一百四十九;宋;由政府組織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