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辛,性寒,無毒。入肺,大腸二經。山茱萸、龍骨爲使。畏丹砂、牡丹、藜蘆。酒浸蒸熟,曝之。中枯而大者,清肺部而止嗽化痰,並理目赤疔癰。堅實而細者,瀉大腸,而除溼治痢,兼可安胎利水。...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五)和解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膽二經。惡皂莢,畏藜蘆。忌見火。少陽經藥,性主升騰。理肝膽,善和解。祛時疾內外熱不解,治邪氣半表復半里。寒熱往來,傷寒瘧疾。胸脅滿痛,熱入血室。...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論傷寒腹痛
...作大痛經言得炅則止炅者熱也以熱治寒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髒位有高下治之者宜分之按以上脈證言諸虛痛矣然邪傳入裏熱結下焦實滿血結硬痛皆實痛也脈經雲腹滿按之不痛爲虛痛者爲實此述病機虛實之異又兼部分高下言也
中醫古籍;玉機微義;卷三十二腹痛門;元;明;徐彥純(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肺、膀胱、大腸四經。厚朴爲使。惡辛夷、石葦。去根節,水煮,去沫。去營中寒氣,泄衛分風邪。發汗仗其溫散,消腫在其行水。既主用於實喘,亦伍用於痛痹。輕...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甘,性寒。入肺、肝二經。散風解熱,治感冒與乾咳。清上平肝,療眩暈與頭疼。耳鳴重聽,視弱目昏。桑菊往往偕行,表裏均治着稱。風溼日久,健筋骨配以烏麻。疫喉初起,清高熱伍...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肺、三焦二經。炒透。治胸中懊,而眠臥不寧。疏臍下血滯,而小便不利。清太陰肺,輕飄而上達。瀉三焦火,屈曲而下行。梔子本非吐藥,仲景謂邪氣在上,得吐則邪出,所謂高...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精品古籍《難經》全本閱讀
...脈象正是反應疾病本質最重要的體徵,這應是《難經》前部分多講脈、後部分多講針,將針、脈合於一書的深意。”——柴鐵劬
中醫古籍;東漢以前;秦越人治痰茯苓丸
...痛,具《指迷方》中雲,有人臂痛不能舉手,或左右時復轉移,由伏痰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沉細後人謂此臂痛乃痰症也,用以治痰無不效者。茯苓(一兩)枳殼(麩炒去瓤...
中醫古籍;是齋百一選方;卷之五第六門;宋;王璆原(一)補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味甘,性平,無毒。入脾、肺二經。白朮爲使。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惡遠志。忌豬肉,令人陽痿。補脾以和中,潤肺而療痿,退熱止瀉,堅筋長肌,調和羣品,普治百邪。解一切毒,和一切藥。...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明;李中梓附子
第一卷·通治部分溫裏藥味辛、甘,性熱,有毒。入脾、腎二經。畏防風、黑豆、甘草、黃、人蔘、童便、犀角。稀者佳。童便浸一日,去皮,切作四片,童便及濃甘草湯同煮,汁盡爲度,烘乾。(冬採爲附子、主寒疾。春採爲...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溫裏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