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清熱除瘟,消癰解毒。淨咽喉,治齦舌。風溫溫毒,火丹瘡癤。可寬膨脹,能療痢血。取用其藤,通經入絡。飲用其葉,祛暑止渴。稟春氣以生,性極中和,故無禁忌。乃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胃、膽、腎、大腸五經。清熱解毒,消腫涼血。除胸中火焰,散諸經血結。手少陰主藥也。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爲瘡家要藥。連翹苦寒,多服即減食,謹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童便浸一宿,曝。清熱、涼血。解暑熱,退潮熱,清虛熱,治癆熱。溫瘧癉瘧,早涼暮熱,熱自陰來,用之多捷。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襲脾,宜於血...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積聚症瘕
卷第二諸疾通用藥空青(寒大寒)朴硝(寒大寒)芒硝(大寒)硫黃(大熱)胡粉(寒)石(大熱生溫熟熱)大熱)苦蔘(寒)馬溺(微寒)(
中醫古籍;太平聖惠方;卷第二諸疾通用藥;宋;王懷隱;陳昭遇治米症諸方
...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水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症結。治米症。其人恆欲食生米。常吐酸水。若食米則胸中清水止。宜服此方。雞糞(半分)白米(半合)上件藥。合炒。取米焦爲度。搗細羅爲散。用水一中盞調。頓服...
中醫古籍;太平聖惠方;卷第四十八;宋;王懷隱;陳昭遇治發症諸方
卷第四十八曾有人因食飲內誤有頭髮。隨食而入成症。胸喉間如有蟲。下上去來者是也。治發症。由人有因食而入。久即胸間如有蟲下上去來。唯欲得飲油方。油(一斤香淨者)上煎之。大鈔鑼內貯。安病患頭邊。以口鼻臨油上...
中醫古籍;太平聖惠方;卷第四十八;宋;王懷隱;陳昭遇不治症
卷之三痢門如魚腦者兇如塵腐者死純血者兇如屋漏水者死肛門空陷者死身熱煩渴者死
中醫古籍;醫方集宜;卷之三痢門;明;丁毅痘症十日以後宜用諸方考
卷六痘門第六十九人蔘黃白朮茯苓白芍藥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熟地黃痘證十日以上,血氣虛弱者,此方主之。參、、苓、術、甘草,大補氣也。芎、歸、芍、地、肉桂,大補血也。氣血平補,故曰十全。
中醫古籍;醫方考;卷六痘門第六十九;明;吳昆痘症十日以後宜用諸方考
卷六痘門第六十九白芍藥(酒炒,一錢)加細末,酒調下。痘漿已滿,血滯疼痛不可忍者,此方主之。諸病癢者爲虛,痛者爲實。癢者宜補,痛者宜瀉。此痛爲血實而滯,故用芍藥以平血,酒調以行滯。
中醫古籍;醫方考;卷六痘門第六十九;明;吳昆痘症十日以後宜用諸方考
卷六痘門第六十九當歸官桂玄胡索(等分)爲末,酒調下一錢。血滯腰痛者,此方主之。當歸活血,官桂散血,玄胡理血。血行而利,腰痛自除。
中醫古籍;醫方考;卷六痘門第六十九;明;吳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