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病機論
卷一臟腑各有主氣。各有經脈。各有部分。故其主病。亦各有見證之不同。有一髒爲病。而不兼別髒之病者。單治一髒而愈。有一髒爲病。而兼別髒之病者。兼治別髒而愈。業醫不知臟腑。則病原莫辨。用藥無方。烏睹其能治病...
中醫古籍;血證論;卷一;清;唐容川(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肺、膀胱、大腸四經。厚朴爲使。惡辛夷、石葦。去根節,水煮,去沫。去營中寒氣,泄衛分風邪。發汗仗其溫散,消腫在其行水。既主用於實喘,亦伍用於痛痹。輕...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熱,無毒。入肺、胃二經。生能發表,熟可溫中。開胃有奇功。止嘔爲聖劑。氣脹腹疼俱妙,痰凝血滯皆良。刮下姜皮,脹家必用。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霍亂等一切卒暴...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肺、腎二經。枸杞、桑白皮爲使,去蒂。散風清熱,明目平肝。頭痛眩暈,耳鳴心煩。血脈欠利,風陽上幹。令發不白,耐老駐顏。飲水益壽,酈有菊潭。野生苦薏,解...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脾、胃二經。忌見火。發汗解表,和中利溼。暑期感冒,無汗發熱。腹痛吐利,陽爲陰遏。治乘涼飲冷,陽氣爲陰邪所遏,以致頭疼、發熱、煩躁、口渴。吐瀉者宜用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胃、膽、腎、大腸五經。清熱解毒,消腫涼血。除胸中火焰,散諸經血結。手少陰主藥也。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爲瘡家要藥。連翹苦寒,多服即減食,謹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二)清熱涼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鹹,性寒,無毒。入肝經。惡礬。酒浸一宿,炙黃。解骨間蒸熱,消心腹症瘕。婦人漏下五色,小兒脅下堅疼。鱉色青,主治皆肝證。龜色黑,主治皆腎證。同歸補陰,實有分別。龜甲以自敗者爲佳。...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四)清熱燥溼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玄蔘爲使。惡貝母、菟絲、漏蘆,反藜蘆。泔浸一宿,蒸過曝幹。除熱祛溼,利水固齒。癰腫瘡瘍,腸下血。風癘疥癬,在所亟需。味苦性寒,純陰之品,故理溼熱有功。瘡...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五)清熱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酸、鹹,性寒,無毒。入心、胃、肝三經。升麻爲使。惡烏頭、烏喙。忌鹽。解煩熱而心寧,驚悸狂邪都掃。散風毒而肝清,目昏痰壅偕消。吐衄崩淋,投之輒止。癰疽發背,用以消除。解毒高於...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五)清熱解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甘,性平,無毒。入心、肝二經。人蔘爲使。惡龍骨、龍膽、地黃、常山、蜚蠊。畏牛膝、乾漆。清心主之煩,熱狂邪祟俱消,攝肝臟之魂,驚癇健忘同療。利痰氣而無滯,入筋骨以搜風。東垣曰...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