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草
卷第十一主毒腫,止小便利。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挪汁,以捋蜘蛛網,至粘;可掇蟬,療蠼溺也。〔謹案〕此此條,宜除之。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一;唐;蘇敬劉寄奴草
卷第十一味苦,溫。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痢。生江南。莖似艾蒿,長三、四尺,葉似蘭草,尖長,子似稗而細,一莖上有數穗。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一;唐;蘇敬草
卷第十一味甘、苦,寒,無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墟道旁。葉似萆麻而小薄,蔓生,有細刺。俗名葛蔓。古方亦時用之。(新附)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一;唐;蘇敬蒲公草
卷第十一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構耨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新附)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一;唐;蘇敬石南草
...廬江及東間皆有,葉狀如枇杷葉,方用亦希。〔謹案〕此草葉似草,凌冬不凋,以葉細者爲良。關中者好,爲療風邪丸散之要。其江山以南者,長大如枇杷葉,無氣味,殊不任用,今醫家不復用實也。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十四;唐;蘇敬天雄草
卷第二十味甘,溫,無毒。主益氣,陰痿。生山澤中,狀如蘭,實如大豆,赤色。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二十;唐;蘇敬草
卷第二十味辛,無毒。主傷金創。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二十;唐;蘇敬草
卷第二十味甘、苦,寒,無毒。主溫瘧寒熱,酸嘶邪氣,闢不祥。生淮南山谷。
中醫古籍;新修本草;卷第二十;唐;蘇敬(雞腸草)〈溫〉
卷下(一)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丹遍身如棗大、癢痛者∶搗封上,日五、六易之。〔嘉〕(二)亦可生食,煮作菜食之,益人。去脂膏毒瓦斯。〔嘉·證〕(三)治一切惡瘡,搗汁敷之,五月五日者驗。〔證〕(四)又,燒...
中醫古籍;食療本草;卷下;唐;孟顯131.草
果米部卷第六其實如球子,八月收之。彼民常食之物。主補虛羸乏損,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一名自然谷。中國人未曾見也。(《大觀》第二十六卷,8頁;《政和》498頁)
中醫古籍;海藥本草;果米部卷第六;五代;李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