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澼
...“痢疾一證,即《內經》之腸澼也。” ②指便血。《古今醫鑑》卷八:“夫腸澼者,大便下血也。”參見痢疾、便血條。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C川椒餅灸
...,滿中安椒,以麪餅子蓋頭上,灸令徹,痛即立止”。《古今醫鑑》:“治一切心腹、胸、腰背苦痛如錐刺方:花椒爲細末,醋和爲餅,貼痛處,上用艾搗爛鋪上,發火燒艾,痛即止。”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C大汗出
...,治當察其虛之微甚,選用獨蔘湯、六味回陽飲等方。《古今醫鑑·自汗盜汗》以久病氣血兩虛,大汗如雨不止,有虛脫危險,治宜十全大補湯倍用人蔘、黃芪加制附子等。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D痘不起脹
痘不起脹 病證名。出《古今醫鑑》。痘瘡發病後,一般歷時四天,當漸起脹,先出者先起,後出者後起,至五、六日毒氣盡出,至七、八日則進入灌膿。若見形三、四日,起脹如豆形,根窩紅活肥滿,光澤明淨者,預後良好...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D痘出不快
痘出不快 病證名。出《古今醫鑑》。痘瘡初出見點,色淡紅,疏稀不勻。由氣虛不能託毒外透所致。治宜補氣託毒,用十宣散。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D反
...中滿則脣反”。 ㈡診斷學術語。系驚風八候之一。《古今醫鑑》:“反者,身仰向後。”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F風寒嗽
風寒嗽 病證名。因風寒所致咳嗽。即風寒咳嗽。《古今醫鑑》卷四:“風寒嗽者,鼻塞,聲重,惡風惡寒,或自汗,或無汗者是也。治當以發散結合止咳、化痰,用二陳湯加麻黃、桔梗、杏仁。”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F龔倍
龔倍 明代醫家。字瑞芝。金溪(今屬江西)人。精岐黃術,曾任太醫院醫官。著《古今醫鑑》十六卷(原作八卷),由其子廷賢續編而成,刊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作者: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G龔廷賢
...)、《雲林神彀》四卷(1591年)等。併爲其父續編成《古今醫鑑》。另著《痘疹辨疑全幼錄》、《祕授眼科百效全書》、《雲林醫聖普渡慈航》、《醫學準繩》等,皆佚。子守國、守寧、侄懋官、門人吳濟民,得其傳,亦以醫...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G蠱脹
...不散,結爲腹滿之症。”參見蠱注條。 ②即鼓脹。《古今醫鑑·脹滿》:“經曰鼓脹”,“其病膠固難治。又名蠱者,若蠱侵蝕,有蟲之義。” ③指單腹脹。《醫鈔類編·脹病門》:“單腹脹,四肢頭面不腫脹,惟在腹...
醫源資料庫;中醫詞典;字母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