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肝經,反驢肉、無鱗魚、河豚、蟹、黃魚。散風邪∶清巔頂。利咽喉,透麻疹。化瘀血,消瘰。理瘡瘍,破聚結。長於治風,又兼治血,何也?爲其入風木之藏,即是血海...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平。入肺、胃二經。忌棗、蜜、犬、雉肉。通中發汗,頭疼風溼總蠲除。利便開關,香港腳奔豚通解散。專攻喉痹,亦可安胎。傷寒寒熱皆宜,面目浮腫亦治。蔥味最辛,肺之藥也。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熱,無毒。入肺、胃二經。生能發表,熟可溫中。開胃有奇功。止嘔爲聖劑。氣脹腹疼俱妙,痰凝血滯皆良。刮下姜皮,脹家必用。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霍亂等一切卒暴...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甘,性溫。入心、肺、膀胱三經。助陽散寒,溫經通脈。達營衛,和表裏。無汗能發,有汗能止。理心腹之痛。搜關節之痹。直行兼爲奔豚之嚮導。本經疏證雲∶“和營、通陽、利水、下...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心、小腸二經。惡黃、山茱萸。畏滑石。反藜蘆。風寒溼痹,頭痛鼻塞。下氣破痰,頭面遊風。百節拘攣,齒痛目淚。味辛,性溫,稟昇陽之氣,而爲風劑,辛香開竅,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肺經。產蘇州者良。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淨齦舌。闢口臭,暢鼻塞。透痧疹,通關節。下滯氣,除穢惡。發汗解表,故去風清熱、利於頭面,辛香開氣,故脹滿食滯...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肺、脾二經。解肌發汗,頭疼與寒熱同除。下氣清煩,滿悶與溫並妙。疫氣瘴氣,皆可用也。痢疾瘧疾,無不宜之。外用治口舌生瘡,煮汁救喉痹不語。豆經蒸窨,能...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寒,無毒。入肺經。通毛竅,達肌膚,透癮疹,癢能除。發汗開鬼門,下水潔淨腑。水萍輕浮,入肺經發汗,氣化及州都,因而利水。水萍,發汗力比麻黃,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實大...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微苦,性寒。入肺,脾、肝諸經。散風去溼,解熱止痛,感冒鼻塞,用之可通。此即一般楊柳之芽,須尚未飛花者爲佳。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肺、腎二經。枸杞、桑白皮爲使,去蒂。散風清熱,明目平肝。頭痛眩暈,耳鳴心煩。血脈欠利,風陽上幹。令發不白,耐老駐顏。飲水益壽,酈有菊潭。野生苦薏,解...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