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亂第三十四
卷六黃帝曰。經脈十二者。別爲五行。分爲四時。何失而亂。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則治。相逆則亂。黃帝曰。何謂相順。岐伯曰。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爲四時。四時者。春秋冬夏。...
中醫古籍;內經評文;卷六;清;周學海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二
卷中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
中醫古籍;華氏中藏經;卷中;東漢;華佗赤丹方五首
卷第三十病源赤丹者,初發疹起,大者如連錢,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雞冠肌理,由風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出第三十一卷中)肘後療面目身體猝得赤斑,或黑斑,如瘡狀,或癢搔之,隨手腫起,不急療之日甚殺人...
中醫古籍;外臺祕要;卷第三十;唐;王燾水氣第三
卷第三十二《嬰童寶鑑》∶小兒水氣,是積聚久不治,並頻下而脾胃虛,積散而成水氣,及通身虛腫,但如熟李,即是水也。有疳氣虛腫而不亮也。《惠眼觀證》∶水氣浮腫,遍體如黃熟李色不能消。先調氣,次日四更下中庸飲...
中醫古籍;幼幼新書;卷第三十二;宋;劉昉治疥瘡方第三
卷第十七《病源論》雲∶疥有數種,有大疥,有馬疥,有水疥,有乾疥,有溼疥。多生手足,乃至遍體。大疥者,作瘡有膿汁,赤癢痛是也。馬疥者,皮肉隱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此二種則重。水疥者,作如瘭漿,摘破有水...
中醫古籍;醫心方;卷第十七;日本;丹波康賴產後虛羸方三首
卷第三十四廣濟療產後虛羸喘乏,或乍寒乍熱,狀如瘧,名爲勞損,豬腎湯方。豬腎(一具去脂四破)香豉(一升)白粳米(一升)蔥白(切一升)人蔘當歸(各二兩)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七合,以意消息...
中醫古籍;外臺祕要;卷第三十四;唐;王燾附骨疽第三
卷第三十六《千金》∶凡附骨疽者,以其無破(《外臺》作故)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喜着大節解中,丈夫產婦喜着中,小兒亦着脊背。大人急着者,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骨痛。經曰∶便覺皮肉漸急洪腫如肥狀是也。小兒...
中醫古籍;幼幼新書;卷第三十六;宋;劉昉小兒夜啼方一十首
卷第三十五短劇療小兒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隨多少)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爲度。(千金同)又方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以哺兒則愈。(千金同)千金療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
中醫古籍;外臺祕要;卷第三十五;唐;王燾梧桐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綱目》)【釋名】櫬。時珍曰∶梧桐名義未詳。《爾雅》謂之櫬,因其可爲棺,《左傳》所謂“桐棺三寸”是矣。舊附桐下,今別出條。【集解】弘景曰∶梧桐皮白,葉似青桐,而子肥可食。頌曰∶陶...
中醫古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明;李時珍疥風癢方七首
卷第三十肘後療疥方。鍛石二升以湯五升浸取汁,先用白湯洗瘡拭乾,乃以此汁洗之,有效。(出第六卷中)深師療疥,大黃膏方。黃連(十四銖)藜蘆(十二銖)大黃(一兩)乾薑(十四銖)茹(十銖)莽草(十二銖)羊躑躅...
中醫古籍;外臺祕要;卷第三十;唐;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