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後口瘡
捲上小兒病久,肺胃大虛,無根之火上浮,滿口生瘡爛腐,面黃身腫,或腫如饅口。流涎者可治,無涎者難治。(以六味湯加肉桂,方見後。)
中醫古籍;醫門補要;捲上;清;趙濂口瘡
卷十七黃連(寒。微寒)黃柏(寒)龍膽(寒。大寒)升麻(平。微寒)大青(大寒)苦竹葉(大寒)蜜(平。微寒)酪(寒)酥(微寒)豉(寒)
中醫古籍;普濟方·鍼灸;卷十七;明;朱梓熱病口瘡成
卷之二·論治瘟疫雜症簡方(音匿,小蟲。)桃枝煎用桃枝煮濃汁,含之。下部有瘡,納入之。
中醫古籍;松峯說疫;卷之二·論治瘟疫雜症簡方;清;劉松峯口瘡
卷第二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無制。用理中湯,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又方∶用西瓜漿水,口痛甚者,以此徐徐飲之。冬月紫榴皮燒灰噙之。
中醫古籍;金匱鉤玄;卷第二;元;朱震亨十六、傷寒口瘡候
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夫傷寒,冬時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以其表裏俱熱,熱不已,毒瓦斯燻上焦故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七傷寒病諸候上(凡三十三論);隋;巢元方二十、時氣口瘡候
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發汗下後,表裏俱虛,而毒瓦斯未盡,燻於上焦,故喉口生瘡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九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隋;巢元方十五、熱病口瘡候
卷之九熱病諸候(凡二十八論)此由脾臟有熱,衝於上焦,故口生瘡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九熱病諸候(凡二十八論);隋;巢元方六十二、瘡瘥復發候
卷之三十五瘡病諸候(凡六十五論)諸惡瘡,皆因風溼毒所生也。當時雖瘥,其風毒瓦斯猶在經絡者,後小勞熱,或食毒物,則復更發也。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五瘡病諸候(凡六十五論);隋;巢元方口瘡方
卷十五口齒咽喉第二白礬(一兩,飛至半兩)黃丹(一兩,炒紅色放下,再炒紫色爲度)上二味,爲細末。摻瘡上,立愈。
中醫古籍;儒門事親;卷十五口齒咽喉第二;金;張從正口瘡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入疥門)
中醫古籍;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口;明;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