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散風寒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心、小腸二經。惡黃、山茱萸。畏滑石。反藜蘆。風寒溼痹,頭痛鼻塞。下氣破痰,頭面遊風。百節拘攣,齒痛目淚。味辛,性溫,稟昇陽之氣,而爲風劑,辛香開竅,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肺經。產蘇州者良。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淨齦舌。闢口臭,暢鼻塞。透痧疹,通關節。下滯氣,除穢惡。發汗解表,故去風清熱、利於頭面,辛香開氣,故脹滿食滯...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肺、脾二經。解肌發汗,頭疼與寒熱同除。下氣清煩,滿悶與溫並妙。疫氣瘴氣,皆可用也。痢疾瘧疾,無不宜之。外用治口舌生瘡,煮汁救喉痹不語。豆經蒸窨,能...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寒,無毒。入肺經。通毛竅,達肌膚,透癮疹,癢能除。發汗開鬼門,下水潔淨腑。水萍輕浮,入肺經發汗,氣化及州都,因而利水。水萍,發汗力比麻黃,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實大...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二)清散風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微苦,性寒。入肺,脾、肝諸經。散風去溼,解熱止痛,感冒鼻塞,用之可通。此即一般楊柳之芽,須尚未飛花者爲佳。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脾,肺二經。解暑闢濁,化溼快膈。溫中開胃,行氣止嘔。稟清和芳鬱之氣,爲脾肺達氣要藥。若陰虛火旺,胃熱作嘔,法當戒用。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三)解暑利溼退熱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經。利溼解熱。襲受暑溼,脘悶蒸熱。得汗不解,午後加熾,肢體酸沉,溲少便澀。此物具通達宣利之能,故可分利溼熱,清達表邪,纏綿之患,用之有益。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四)解肌
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味甘、性平,無毒。入肝經。散鬱火,解肌熱。生津液,止消渴。頭痛乾嘔,泄瀉下痢。生用能墮胎,蒸熟化酒毒。跡其治驗,皆在陽明一經。止痢者,升舉之功;散鬱者,火鬱則發之義也。東...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發散藥、退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清熱除瘟,消癰解毒。淨咽喉,治齦舌。風溫溫毒,火丹瘡癤。可寬膨脹,能療痢血。取用其藤,通經入絡。飲用其葉,祛暑止渴。稟春氣以生,性極中和,故無禁忌。乃清...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一)清熱退溫症高燒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性寒,無毒。入肝、腎二經。童便浸一宿,曝。清熱、涼血。解暑熱,退潮熱,清虛熱,治癆熱。溫瘧癉瘧,早涼暮熱,熱自陰來,用之多捷。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襲脾,宜於血...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