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唐代,作者:孟顯
中醫古籍;食療本草食療方
《食療方》,現代代
中醫古籍;食療方《食療本草》全本閱讀
《食療本草》,唐代,作者:孟顯
中醫古籍;食療本草《食療方》全本閱讀
《食療方》,現代代
中醫古籍;食療方養老食療第四
...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其方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論曰∶人子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饈,每食必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撓。食之不已...
中醫古籍;千金翼方;卷第十二·養性;唐;孫思邈八種食療餘
卷之二十九鰣魚平補虛勞稍發疳痼○黃顙魚一名醒酒亦無鱗不益人也○比目魚平補虛益氣力多食稍動氣○鱭魚發疥不可多食○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殺人緣腹中無膽頭中無腮故知害人若中此毒及鱸魚毒者便銼蘆根煮汁飲解之又此...
中醫古籍;本草品彙精要;卷之二十九;元;王好古(三)菜蔬
第四卷食療味甘、性平、(偏於溫)無毒。入肝、腎二經。即山藥藤上之珠芽,俗稱山藥果子。生曬乾,切碎入藥。若作食療,煮熟,去皮,蘸糖食。補脾益腎,而重點在腎。聰耳明目,具防老之能。強健腰部,濟弱扶傾。挽救...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四卷食療;明;李中梓(三)菜蔬
第四卷食療一名蹲鴟,旁生小者曰芋子。味甘、辛,性平,質滑,生則有毒。入胃、大腸二經。寬胃下氣,利腸通閉,散結消瘰,補中充肌膚。止熱渴,敷燙傷。多食反能滯氣困脾。患瘰癘者,可常作食療。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四卷食療;明;李中梓(三)菜蔬
第四卷食療味甘、鹹,性寒,無毒。入肺經。清煩滌熱,化痰軟堅。和血下氣,開胃加餐。治少寐,利咽喉。除香港腳,醫咳嗽。散結氣,消癭瘤。《食療本草》雲∶“若熱氣塞咽喉者,汁飲之。”幹嚼能治肺癰初起,咳唾臭痰...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四卷食療;明;李中梓(四)瓜果
第四卷食療味酸,性平。既能止渴生津,又可斂肺澀腸。口渴咽乾,乾咳少痰,大便稀溏者,以之作食療,甚爲有益。附∶核仁,除煩熱,明眼目。吳普本草謂其益氣不飢。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四卷食療;明;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