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紫薇葉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紫薇葉

出處《湖南藥物志》拼音名ZǐWēiYè來源爲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葉。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紫薇花"條。化學成份葉含生物鹼:德新寧鹼、德灑明鹼、印車前胡鹼、紫薇鹼、雙氫蔚剔雌拉亭、德考定鹼。以上各種生物鹼集中含在豆夾中。藥理作用德灑明鹼有抗真菌作用,體外殺白色含念珠菌之濃度爲8微克/毫升,對白喉桿菌也有作用(有效濃度爲4微克/毫升);如白喉患者同時有真菌感染,德灑明鹼與其他抗菌素(如紅黴素)合用,則抗菌作用可顯着增強。葉、莖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經證實。據報道,種子含某種麻醉成分。有人稱樹皮有興奮、退熱作用。功能主治治痢疾,溼疹,創傷出血。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撒。附方①治白痢:紫薇葉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②治溼疹:紫薇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湖南藥物志》)③治創傷出血:紫薇葉一兩,野南瓜根一兩,六月凍一兩,胎髮灰一錢半,研細末,外用。(江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