眥病 2018年03月2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眥病(canthus disease[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是兩眥部位眼病的統稱[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兩眥即大小二眥,爲上下胞瞼的內外側聯合處,大眥又名內眥,小眥又名外眥、銳眥。

眥(canthu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又名目眥,俗稱眼角[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5.。指上下眼瞼連結的部位[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靠鼻側的爲內眥(大眥),靠顳側的爲外眥(小眥、銳眥)[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5.。兩眥均有血絡分佈,而內眥尤爲豐富;由於心主血,故在髒屬心,在五輪中屬血輪[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5.

兩眥內應於心,屬五輪中的血輪,由於心與小腸相表裏,故兩眥疾病常與心和小腸的病機有關,屬常見的外障眼病,一般不影響視力。

心主火,主血脈,心火上炎則血脈逆行,經絡雍滯,鬱於眥部,故表現兩眥紅赤刺痛,眵粘乾結;心移熱於小腸,可兼小溲黃赤;如心陰不足,虛火上炎,可表現眥部微赤,癢澀不舒,虛煩失眠。

由於兩眥暴露於外,故外邪火毒亦常搏結於此而病紅赤癢痛,或迎風赤爛。如內有心火,內外合邪,則症情加重。此外,兩眥近鄰胞瞼與白睛,故其間的病變可以相互影響。若心脾同病則瞼眥腫起,心肺同病則胬肉滋生。

上下胞瞼的弦部,緊靠內眥處,各有淚竅一個,爲排泄淚液的孔竅,故有關淚液淚竅方面的疾病,也歸入兩眥疾病的範疇。淚爲汗液,故冷淚長流多與肝血不足或肝腎虧虛有關。

在治療方面,如屬外邪火毒者,當以辛涼疏解,邪毒自平;如爲心火內熾,灼津耗液,當以苦寒瀉心,則內火自消;如屬心經虛火,當滋陰降火,陰液足則虛火降;如心脾、心肺、肝腎同病,則可根據局部與整體辨證,靈活掌握補瀉治法。此外,兩眥疾病還要結合點眼、洗眼等外治法,內外合治,易於奏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