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椒根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辭典》:竹葉椒根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Zhú Yè Jiāo Gēn

別名

散血飛、見血飛(《貴州民間藥物》),土花椒根(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局《醫藥通訊》(1):35,1972)。

來源

芸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根皮或根。全年可採。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竹葉椒"條。

化學成份

根含生物鹼,主要爲木蘭花鹼0.17%,以及竹葉椒鹼O.0075%、茵芋鹼O.0015%、白鮮鹼0.001%、崖椒鹼等。

藥理作用

參見"白鮮"及"茵芋"條。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治頭痛感冒,咳嗽,吐瀉,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牙痛。

①《貴州民間藥物》:"驅風,止痛,殺蟲。治咳嗽,風溼痛,頑癬,蟲牙痛,刀傷出血。"

②《湖南藥物志》:"治頭痛,感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1~1兩;或泡酒。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風溼痛:竹葉椒根皮、透骨香各五錢,黑風藤、大血藤各三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一兩。(《貴州草藥》)

②治關節風溼痛,腰痛:鮮竹葉椒根二至三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痧症腹脹痛、寒滯腹痛:竹葉椒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六錢,細辛三錢。研細末,每用溫開水送服三至五分。(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蟲牙痛:㈠竹葉椒根皮,研末,以適量放入蟲牙孔內。(《貴州草藥》)㈡竹葉椒根皮七錢至一兩,煎水頻頻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跌打損傷:鮮竹葉椒根四兩,白酒半斤,浸七天;取浸液擦傷處。(《福建中草藥》)

⑥治頑癬:竹葉椒根皮、巖棕各二錢,冰片一分,酒四兩,浸泡擦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刀傷出血:竹葉椒根皮,研細粉敷傷口。(《貴州草藥》)

臨牀應用

止痛:取土花椒鮮根(或樹葉及果實)用蒸餾法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每次肌肉注射2~4毫升。治療膽道疾患、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腸痙攣、手術後疼痛208例,一般用藥後10~20分鐘產生鎮痛效果,如採用足三裏穴位注射見效更快。鎮痛作用可維持5~10小時,必要時可隔12小時重複給藥。應用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亦無成癮性,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均未發現明顯改變。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