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硃砂丸

處方

硃砂(水飛.一兩) 犀角屑(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人蔘(去蘆.一兩) 茯神(去木.一兩) 遠志(去心.一兩) 龍齒(研.一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鐵粉(另研.一兩半) 防風(去蘆.七錢) 黃芩(七錢) 漢防己(去皮.七錢) 秦艽(去土.七錢) 天麻(七錢) 升麻(七錢) 鉛霜(另研.半錢)

炮製

上爲細末,入研藥勻,煉蜜和搗三四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心臟中風,手足驚掣,心神狂亂,恍惚煩悶,言語蹇澀,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粳米湯送下。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硃砂丸

處方

硃砂15克(細研,水飛過)牛黃7.5克(細研)麝香15克(細研)天麻15克 天南星15克(炮裂)幹蠍15克(微炒)白附子15克(炮裂)乾薑15克(炮裂,銼)巴豆15克(去心、皮,研,壓去油)

製法

上藥搗羅爲末,煉蜜爲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兒慢驚風,四肢拘急,心胸痰滯,身體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奶汁或荊芥湯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牛黃1分(細研),龍腦1分(細研),幹蠍半兩(微炒),膩粉1分,水銀半兩(以鉛1分,結爲砂子),硇砂1分(細研)。

主治

小兒慢驚風,抽搦,發歇不定,喉中涎聚,時作聲,漸覺虛羸,不下乳食,眼澀多睡。

用法用量

每服100日以上小兒1丸,1歲兒2丸,2-3歲兒3丸,以薄荷湯送下。取下粘涎惡物爲效。

製備方法

先研水銀砂子令細,即與諸藥同研,入棗肉爲丸,如綠豆大。

《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

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乳香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鉛霜1分(細研),赤箭1兩,獨活1兩,桑螵蛸半兩(微炒),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琥珀半兩,桂心半兩,麝香1分(細研)。

主治

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口角涎出。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竹瀝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

硃砂2兩(細研,水飛過),硇砂2兩(細研),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木香1兩,當歸1兩(銼,微炒),巴豆1分(去皮心,用紙裹,壓去油)。

主治

婦人血海風冷,月水每來,攻刺臍腹疼痛,面色萎黃,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2丸,食前以醋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都研令勻,先以釅醋1升,和狗膽1枚汁,煎如稀餳,爲丸如綠豆大。

《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

硃砂1分(細研),膩粉1分,粉霜1分(細研)。

功效

內消。

主治

瘰癧結核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於五更初煎蔥湯送下。良久當利,如未利再服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雞子白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九十八

別名

硃砂丹

組成

辰錦砂10兩。

功效

利五臟,安魂定魄,養心益氣,悅澤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長肌肉,補丹田,聰明耳目。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以溫酒送下5丸,或3丸,不論老小,並宜服之。

製備方法

用白砂糖十斤,煉令去盡白沫,用長項瓷甕子1枚,貯上件蜜,其硃砂用夾生娟袋子盛,以線系懸於密甕子內,去底2寸以來,用三五重油單子封系甕子口,後於靜室內,泥竈一所,竈上安一深大釜,又用新磚一口,安在釜內,以襯甕子底,更用新磚一口,壓甕子口,須用東流河水,以文火晝夜不停煮七復時,旁邊別泥一口小鍋子,別煎水,亦不住火,常令水熱,候藥釜內水耗,則旋旋添此熱水,長令甕子水及7分以來,前之煮七復時訖,候竈自冷,將此硃砂淨洗令幹,研三複時,用糯米飯爲丸,如黃米大。

附註

硃砂丹(《雞峯》卷二十八)。

《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

硃砂半兩(細研),白礬半兩(燒爲灰),藜蘆半兩(去蘆頭,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雄黃半兩(細研),蜈蚣1枚(微炙,去足),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入)。

主治

諸疰,鬼擊客忤,心痛上氣,魘夢蠱毒。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幼幼新書》卷八引《莊氏家傳》

組成

硃砂2字,雄黃2字,麝香1字,檳榔1分,大南星末1字,白附子1字,蠍梢7個,巴豆霜5個(水浸,研出油、瓦上泣盡)。

主治

小兒五驚積。

用法用量

1歲2丸,常服、荊芥湯送下;渾身熱亦可服3-5丸。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麪糊爲丸,如粟米大。

方出《壽世保元》卷五,名見《一盤珠》卷三

組成

硃砂5錢(水飛,用豬心1個割開,入砂末,溼紙包,慢火炙熱,取朱淨,入後藥;豬心病人空心食),南星2兩(沸湯浸3次,銼,姜制),巴豆仁5錢(石灰1碗,炒紅入仁在內,灰冷取仁,將灰又炒,又以仁在內再炒,揀出用草紙捶去油,灰不用),全蠍2錢(去頭足尾,炙),龍膽草2兩。

主治

五癇。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

硃砂1錢,乳香1錢,半夏21個(洗淨7次,薑汁浸1宿,切,焙)。

主治

驚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乳香湯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薑汁糊爲丸,如黃米大。

《幼幼新書》卷十引《張氏家傳》

組成

硃砂(細研,急水飛過,熟灰池滲幹尤佳),白殭蠶(擇去絲,取直者,洗過,焙乾)半兩,新羅白附子半兩(以溼紙煨裹,候令紙幹,取出油,切成片子,焙乾),天南星(炮裂,去皮臍,切成片子)半兩,麝香半錢(研入,和勻),幹蠍1兩(銚子內慢火炒,令極熱,不可太過)。

功效

鎮心,壓驚,墜涎。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用煎金銀薄荷湯吞下,如遇驚取下後,且以此藥服1-2服,無不效;或有虛汗,用麻黃根煎下。

製備方法

上藥各爲末,麪糊爲丸,如粟米大。

《得效》卷八

組成

鐵粉1兩,天竺黃1兩,金銀箔20片,人蔘2錢,腦子半錢,生麝香1錢,輕粉2錢,真犀角2錢,海金沙1兩,硃砂5錢。

功效

鎮心神,化痰涎,退潮熱,利咽膈、止煩渴。

主治

心恙熱證。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痰盛潮熱,薄荷、砂糖、生葛自然汁井水送下;狂言譫語,涎壅膈上,地龍3兩薄荷及砂糖水研下;心神不寧,金銀箔薄荷湯化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水爲丸,硃砂爲衣,共丸作600丸。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

組成

天靈蓋(炙)1個,柴胡(燒)1錢,白朮1錢,麝香1錢,檳榔1個。

主治

脊疳,十指甲癢痛,頭髮焦乾,腹肚虛鳴,脊骨如鋸,時時下利,狀如青澱或膿或血。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飲棗湯送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蒸棗肉爲丸,如麻子大。

附註

本方名“硃砂丸”,但方中無硃砂,疑脫。

《雞峯》卷九

組成

硃砂1分,硇砂1分,麝香1分,雄黃半兩,黃丹半兩,膩粉3筒子,巴豆30個(去皮,出油後爛研,又用醋半盞熬成膏爲度)。

主治

(厭手)食氣,遍身黃腫,多年不愈;及一切積塊。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用水半盞,煮1沸,取出,臨臥溫酒送下。至晚但微瀉2-3行是效。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巴豆膏內,用面塵和,水爲丸,如綠豆大。

《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引袁當時《大方》

組成

臘月牛膽南星末2兩,硃砂2錢(水飛),麝香1錢,甘草(炒)半兩。

主治

驚風搐搦,目睛上視,涎盛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1歲小兒1丸,熱湯磨化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爲丸,如粟米大。

《雞峯》卷十四

組成

砒霜1兩6錢(研,入垍盒子,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令赤,候冷取出),杏仁70個,巴豆70個,木鱉子(炒焦)10個,黃蠟1兩3錢,黃丹2兩半,硃砂半兩,乳香6錢半。

主治

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愈,愈而復發,腹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赤痢甘草湯,白痢乾薑湯,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並放冷臨臥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熔蠟爲丸,如黃米大,作120丸。

用藥禁忌

忌熱物1-2時。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見《準繩·幼科》卷二

組成

硃砂5錢,歸身5錢,白芍5錢,側柏葉(炒)5錢,川芎2錢,陳皮2錢,甘草各2錢,黃連(炒)1錢半。

主治

勞役心跳,大虛證。

用法用量

口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豬心血爲丸服。

附註

《準繩·幼科》本方用法:豬心血爲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百丸,龍眼湯送下。

《寧坤祕籍》捲上

組成

硃砂1錢,白茯苓1兩。

主治

經來未止,兼牛膜色一般,昏迷倒地。

用法用量

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水爲丸。

《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

黃牛膽1枚,天南星、硃砂3錢,麝香1錢。

功效

鎮心壓驚。

主治

傷寒及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用新汲水嚼下;薄荷湯亦得。

製備方法

將天南星研末,入牛膽內,懸透風處四十九日,取合時再用硃砂、麝香同南星末研細,以牛膽皮子煎湯爲丸,如雞頭子大。

《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蛜(蟲祁)半兩(去足,微炒),白殭蠶半兩(微炒),天南星半兩(炮裂)。

主治

小兒中風,口眼牽急。

用法用量

每歲1丸,以薄荷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

硃砂2分(細研),木香1分,檳榔1分,丁香1分,乳香1分(細研),阿魏半分,皂莢1錢(炙),麝香1錢(細研),肉豆蔻1分(去殼),巴豆20粒(去皮心,以醋煮半日,取出研令細)。

功效

消宿食。

主治

一切氣。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以生薑、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糯米飯爲丸,如麻子大。

《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

硃砂半兩(細研),青羊膽1枚。

功效

能令徹視見遠。

主治

眼昏暗。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後,以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以硃砂末入膽中,懸屋角,陰乾,百日取出,爲丸,如小豆大。

方出《聖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九

組成

硃砂1分,砒霜1分,馬牙消1分,猢猻頭骨1分(末),麝香1錢。

主治

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於發時前以冷生薑茶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醋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用藥禁忌

忌食熱物。

《顱囪經》捲上

組成

硃砂半石蓮大,阿魏如硃砂大,蝙蝠血2-3滴,蟾酥少許。

主治

孩子疳痢。

用法用量

先以桃、柳枝煎湯浴兒,後看兒大小,以綠豆大填兒臍中,後用紙片可臍中貼之,用青衣蓋兒,看蟲出來。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和少許口脂調。

方出《聖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二○○

組成

砒霜半兩,硃砂1分,雄黃1分,阿魏1分,麝香3分(以上並細研),虎頭骨1分(塗酥,炙黃),蛇骨1分(酒浸,炙微黃),恆山1分(銼),猢猻頭骨1分(炙黃),天靈蓋1枚(燒令白色,上用硃砂點作7星,取5月1日夜作)。

主治

勞瘧,發歇寒熱,體瘦,四肢疼痛,或時須渴。

用法用量

患者以1丸,男左女右,把之愈,帶之亦愈,以醋湯發前服1丸亦愈,插在耳內鼻裏亦愈。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醋煮麪糊爲丸,如小豆大。

用藥禁忌

服藥即忌食熱物。

《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

硃砂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熊膽1分(細研),蘆薈1分(細研),蝸牛1分(炒令微黃),使君子1分,五靈脂1分,胡黃連1分。

功效

益顏色,長肌肉,消積滯,殺疳蟲。

主治

小兒氣疳。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燒飯爲丸,如綠豆大。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仙人水鑑》

組成

硃砂3錢(研),青黛1兩(研),黃連半兩,鬱金半兩(爲末),夜明砂(炒焦黑)半兩,麝香1錢,熊膽(用冷水1雞子多,浸1宿)1錢。

主治

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空心、臨臥金銀薄荷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次入浸熊膽水爲丸,如綠豆大。

用藥禁忌

忌生冷、油膩。

《宣明論》卷十四

別名

硃砂定驚丸

組成

硃砂1錢,天南星1錢,巴豆霜1錢。

功效

取驚積。

主治

小兒急慢驚風,及風熱生涎,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

看病虛實大小,每服2丸;或天釣戴上眼,每服4-5丸,薄荷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黍粒大。

附註

硃砂定驚丸(《攝生衆妙方》卷十)。

《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

硃砂半兩,巴豆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麝香1錢,雄黃1錢,硫黃1錢。

主治

小兒久赤白痢,肌體羸瘦,四肢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新汲水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湯浸蒸餅爲丸,如黍米大。

《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

硃砂1分,硫黃1分,巴豆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蟾頭灰3錢。

主治

小兒疳痢,四肢乾瘦,腹脅脹滿,食不能消。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甘豆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黃米大。

《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

杏仁20粒(湯浸去皮尖),巴豆20粒(去心核,油令盡)。

主治

大人、小兒暴下水瀉及積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倒流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蒸棗肉爲丸,如芥子大,硃砂爲衣。

《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龍腦1錢(細研),雄黃1錢半(細研),寒水石1錢(細研),膩粉1錢,檳榔1錢(末)。

主治

小兒乳癖,壯熱體瘦。

用法用量

2-3歲兒每服3丸,以生薑湯送下,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

丁香1錢,白朮1錢,天南星1錢(生薑汁制1宿,炒焙),白茯苓1錢(去皮),人蔘(去蘆頭)1錢。

主治

小兒乾噦,噁心,嘔吐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乳食前煎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蒸餅爲丸,如黍米大,硃砂爲衣。

《普濟方》卷三九六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

硃砂半錢,人言半錢,黃丹3錢。

主治

一切小兒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乾薑、甘草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爲丸,如粟米大。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祕要》

組成

硃砂1錢,麝香1錢,幹蠍4個(全者),豆豉49粒,巴豆7個。

主治

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銀薄荷湯送下;傷冷、蔥湯送下;吐逆,丁香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聖惠》卷十四

組成

硃砂(細研,水飛過)1兩,羚羊角屑1兩,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

傷寒後虛損,心氣不安,夢寐失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人硃砂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

半夏5錢(制),辰砂5錢,杏仁30粒(去皮)。

功效

消痰。

主治

小兒膈熱。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或5-7丸,食後薄荷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

硃砂1分(細研),雄黃1分,(細研),夜明砂半兩(細研),黃連半兩(去須),鱉甲半兩(塗酥,炙焦黃,去裙襴),幹蝦蟆半兩(塗酥,炙令焦黃),檳榔1分。

主治

小兒奶疳,肚脹,四肢瘦弱,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糯米飯爲丸,如黍米大。

《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煙霞聖效方》

組成

好信不以多少。

主治

一切痢。

用法用量

每服大人2-3丸。

製備方法

上爲末,燒乾飯爲丸,如米大,硃砂爲衣。

《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

硃砂半兩(研),乳香1兩(研)。

功效

催生,救危急。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乳香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須用端午日取豬心血爲丸,如梧桐子大。

《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

硃砂2錢,馬牙消2錢,川靈脂1錢半,蘆薈1錢半,麝半錢,腦1字。

主治

驚風痰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湯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甘草膏爲丸,如綠豆大,金薄爲衣。

附註

本方原名硃砂膏,與劑型不符,據《永樂大典》改。

《直指》卷二十六

組成

硃砂(爲細末)。

主治

打撲驚忤,血入心竅,不能語言。

用法用量

每服7丸,更蒲湯煎湯送下;棗湯亦可。

製備方法

以雄豬心生血爲丸,如麻子大,曬乾。

《婦人良方》卷十八

組成

黑附子半兩,桂心半兩,白姜半兩,巴豆1錢(醋浸,煮去皮,研)。

主治

產後虛中有積,結成諸疾。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冷茶送下。取瀉爲度。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巴豆研停,醋煮,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聖惠》卷十七

組成

硃砂1兩(細研),太陰玄精半兩,牛黃半兩,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天南星半兩(末,生用),金箔50片,龍腦1分,麝香半兩,不灰木1兩(以牛糞火燒1炊時)。

主治

熱病,毒熱在髒,心神狂亂,壯熱煩躁,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新汲水嚼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牛膽汁爲丸,如櫻桃大。

《聖惠》卷十六

組成

硃砂2兩(細研,水飛過),人蔘1兩(去蘆頭),鬼箭羽2兩,雄黃2兩(細研,水飛過),赤小豆2兩(炒熟)。

主治

時氣轉相染着,延及外人,人不敢視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普濟方》卷一七二

組成

黃丹1兩,白麪4兩,巴豆50粒(去殼,去油,研細)。

主治

大人小兒,百物所傷。

用法用量

每服大人30丸,小兒15丸,2歲3丸,生薑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三味,合和一處,用砂鍋炒黃色,傾出,煮數沸,去水,冷定入木香3錢,硃砂2錢,前後五味,共搗爲丸,如黍米大。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

硫黃1兩,白礬半兩,雄黃半兩以上3味入瓷合子內,水調蚌粉固4縫,外用鹽泥固濟,候幹,炭火燒通赤,取出放地上去火毒,後入下項藥:麝香1錢(別研),穿山甲1兩(新瓦上炙令黃赤色),甘草半兩(炙),肥皂1枚(去子,焙),蝸牛7枚(炙,去殼,焙乾)。

主治

久痔生瘡,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前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爲衣。

《局方》卷十

組成

硼砂(研)1分,硃砂(研,飛)50兩,麝香(研)半兩,梅花腦(研)半兩,腦子(研)1兩,牙消(枯)1兩,甘草(浸汁熬膏)5斤,寒水石(燒通紅,研)4兩。

功效

鎮心神,化痰涎,利咽膈,止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小兒夜多驚啼,薄荷水化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甘草膏爲丸,每兩作100丸。

《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

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川升麻1兩,雄黃1兩(細研),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鬼臼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射干1兩,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

屍咽喉,癢痛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普濟方》卷一六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

輕粉2錢,雄黃(另研)2錢,桑白皮3錢,半夏3錢(姜制),鬱金3錢,甜葶藶(隔紙炒)3錢。

主治

老人小兒、喘嗽(??)痰等證,晝夜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6-7丸,食後睡時生薑湯送下;病大者30丸。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爲衣。

《外臺》卷十三引《廣濟方》

別名

丹砂丸

組成

光明硃砂1大兩,桃仁10枚(去皮尖雙仁,熬),麝香3分(研)。

功效

闢諸鬼氣惡疰。

主治

瘦病伏連;傷寒心中硬痛,不可忍,或腹脹滿,欲成結胸。

用法用量

每服1-7丸,清飲送下,日2次。

製備方法

研硃砂、麝香令細末,別搗桃仁如脂,合和爲丸,如梧桐子大,其和不合,以蜜少許合成訖。

用藥禁忌

忌生血物。

附註

丹砂丸(《聖惠》卷三十一)。

《杏苑》卷八

組成

硃砂2錢,雄黃1錢5分,苦蔘3錢,荊芥穗3錢,天麻3錢,麻黃3錢,牛蒡子3錢,麪粉3錢,槐角子3錢。

主治

楊梅瘡腫發甚不可言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用雞湯或牛肉湯送下,1日1服。表出毒氣,再不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糖心雞蛋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房事勞碌。

《便覽》卷二

組成

硃砂1錢(好者,水飛過)。

主治

瘧疾。

用法用量

臨發之日五更酒送下。有痰吐痰,有積祛積。

製備方法

棗肉爲丸,如龍眼核大。

《普濟方》卷三八四

組成

寒水石2兩,甘草1兩,馬牙消4兩,硃砂1分。

主治

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或半丸,薄荷湯候冷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次入腦、麝香各3分,煉蜜爲丸,如龍眼大,用瓷罐盛之。

《普濟方》卷三六七

組成

南星、白礬(生用)、巴豆(去油)、杏仁(炒,別研)、赭石、硃砂、半夏各等分。

主治

中風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蔥白薄荷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粟殼大,硃砂爲衣。

《普濟方》卷二○八

組成

枯白礬、黃丹各等分。

主治

大人、小兒或上格吐逆,下注泄瀉。

用法用量

每服3-4丸,以針扎藥丸,燈上燒熟,研爛,涼米泔水調下;瀉者食前,吐者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棗肉爲丸,如大豆大,硃砂爲衣。

《普濟方》卷二○六

組成

硃砂、巴豆霜各等分。

主治

食積吐逆。

用法用量

每粒以針刺一竅子,以針穿定,燈上度過,臥以熱熟水吞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御藥院方》卷十一

組成

硃砂1錢匕(稱重1錢),當門子1枚(如皁子大,重1分5釐),石燕子(燒,醋淬5遍)1錢,木香3字,使君子(末)1錢,訶子(炮,去核,末)1錢。

主治

小兒疝氣。

用法用量

每服1-7丸,薄荷湯送下,日2次,早晚乳食前各1服。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米飲爲丸,如黍米大。

《外臺》卷五引《救急方》

別名

丹砂丸

組成

硃砂(光明者)、牛膝、常山各等分。

主治

瘧、瘴癘,經百日或一年以上諸藥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

候瘧發日,平明服7丸,飲送下;欲覺發時,更服7丸,當日不斷,更作1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

忌生蔥、生菜、生血物、油膩、牛肉等。

附註

丹砂丸(《普濟方》卷一九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