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中藥柞樹皮的方劑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柞樹皮

拼音名ZhàShùPí別名柞樹、橡子樹、青風櫟、小葉槲樹來源殼鬥科櫟屬植物蒙古櫟QuercusmongolicaFisch.的樹皮,其葉也入藥。春季剝皮,颳去外面粗皮,曬乾生用或煅炭用;夏秋採葉,曬乾備用。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解毒。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小兒消化不良,黃疸,急、慢性支氣管炎,痔瘡。用法用量2~3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出處出自《吉林中草藥》拼音名ZhàShùPí來源藥材基源:爲殼鬥科植物蒙櫟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usmongolicaFisch.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颳去外層粗皮,曬乾或煅灰。原形態落葉喬木,高達30m。樹皮暗灰色,縱深裂;幼枝平滑具棱,無毛,紫褐色。葉互生,多集生於小枝頂端;葉柄長2-5mm,無毛;葉片例卵形至長橢圓狀例卵形,長7-19cm,寬4-1O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邊緣具7-10對深波狀鈍牙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