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循經感傳療法作用的穴位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循經感傳療法

循經感傳療法是指循經感傳療法是誘發儘量感傳現象並促使循經感傳至患病部位,以提高鍼灸療效的一種方法。典型的循經感傳僅佔少數,要應用感傳現象於臨牀治療,必須採用特定的誘發療法,以使患者較普遍地出現感傳現象。近年來應用的各種誘發感傳的方法,主要有傳統針刺手法,循經加溫,多穴接力刺激,入靜誘發和藥物循經導入等。針刺導氣是在毫針刺入穴位後,在得氣的基礎上,邊震顫邊捻轉,捻轉的角度要小,震顫的頻率在(80~120)次1分鐘,同時詢問患者的針感變化情況,可在操作的同時,仔細探尋不同層次中有否易感點的存在,每當觸及此點時,便可很快出現感傳現象。當感傳已經出現,但傳程較短,可在感傳終止點加刺一針。再催氣誘發感傳,直至病所,或在感傳線上加用艾灸,也可延長感傳線。一般須反覆進行多次,方能誘導出穩定的感傳線。本法應用以慢性病爲宜。循經感傳療法是誘發經絡感傳現象並促使循經感傳至患病部位,以提高鍼灸療效的一種方法。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