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皮散

處方

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製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溼客搏,脾經受溼,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

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五皮散

處方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製法

上爲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脾氣停滯,風溼客搏,脾經受溼,氣不流行,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舉動喘乏。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瘍科選粹》卷六

方名

五皮散

組成

五加皮1兩,海桐皮1兩,白鮮皮1兩,地骨皮1兩,牡丹皮(各洗去沙土,去心)1兩,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川烏5分,草烏(用黑豆不拘多少,水煮黑二烏爲度,去豆,曬乾)5分。

主治

楊梅結毒,輕粉塊穿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5分,用冷飯塊4兩,煎湯調下,病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

製備方法

上爲末。

《中藏經·附錄》

方名

五皮散

別名

五皮飲

組成

生薑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功效

疏理脾氣,消退虛腫。

主治

水腫,脾虛溼盛。面目四肢浮腫,心腹脹滿,小便不利,脈虛而大,以及妊娠水腫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用藥禁忌

忌生冷、油膩、硬物。

臨牀應用

妊娠水腫:以本方加玉米鬚治療妊娠水腫43例,效果滿意。基本方爲桑白皮15g,茯苓皮9g,大腹皮12g,陳皮9g,生薑皮6g,玉米鬚(幹)30g或鮮品60g。

各家論述

《成方便讀》:水病腫滿,上氣喘急,或腰以下腫,此亦肺之治節不行,以致水溢皮膚,而爲以上諸證。故以桑皮之瀉肺降氣,肺氣清肅,則水自下趨;而以茯苓之從上導下,大腹之宣胸行水,姜皮辛涼解散,陳皮理氣行痰。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然肺脾爲子母之髒,子病未有不累及其母也。故腫滿一證,脾實相關,否則脾有健運之能,土旺則自可制水,雖肺之治節不行,決無腫滿之患。是以陳皮、茯苓兩味,本爲脾藥,其功用皆能行中帶補,匡正除邪。一舉而兩治之,則上下之邪,悉皆渙散耳。

附註

五皮飲(《三因》卷十四)。

《靈驗良方彙編》卷一

方名

五皮散

組成

茯苓皮、地骨皮、陳皮、大腹皮(洗淨)、青皮、檳榔、澤瀉、薑黃、豬苓各等分。

主治

諸水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臨臥白滾湯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幼幼集成》卷二

方名

五皮散

組成

生薑皮2錢,大腹皮2錢,茯苓皮2錢,桑白皮2錢,五加皮2錢。

主治

小兒中溼浮腫。

用法用量

燈心10莖、大棗3枚爲引,水煎,空心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