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積丸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Wuji Wan

標準編號

WS3-B-2475-97

處方

茯苓 30g 當歸 30g 白芍 30g 桔梗 60g 蒼朮(麩炒) 80g 白芷 30g 厚朴(姜制) 40g 陳皮 50g 枳殼(麩炒) 50g 麻黃 40g 法半夏 30g 桂枝 50g 甘草 30g 川芎 20g 乾薑 30g

製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爲黃棕色的水丸;味微甜而苦、辛。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氣孔特異,保衛細胞側面觀以電話筒狀。聯結乳管4 ~25μm,含淡棕色顆粒狀物。草酸鈣方晶成片地存在於薄壁細胞中。草酸鈣針晶細小, 長8~30μm,不規則地充塞於薄壁細胞中,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 纖維。石細胞類圓形,淡黃色或棕色,細胞壁三面厚一面菲薄。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發表、溫中、消積。用於外感風寒或內傷生冷,頭痛、身痛、腹 痛、胸滿、厭食、嘔{惡}以及月經不調等症。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1~2次。

注意

孕婦忌服。

規格

每袋裝 9g

貯藏

密封。

湖南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楊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

沉香半兩,木香半兩,當歸(洗,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青橘皮(去白)半兩,丁香1分,大黃半兩(酒浸,溼紙裹炮),縮砂仁1兩,半夏半兩(湯洗7次後,以生薑制曲),陳橘皮(去白)半兩,京三棱半兩(炮),蓬莪術半兩(炮),檳榔1分(銼),膽礬半兩(別研),細松煙墨半兩(燒留性)。

主治

五種膈氣,中脘痞悶,噎塞不通,飲食減少:積聚癖塊,心腹作痛,一切沉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20丸,食後臨睡用橘皮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除膽礬外,併爲細末,用肥棗50枚(去皮核),入米醋2升,煮棗令爛,次下膽礬末,煮少時,與前藥同和爲丸,如麻子大。

附註

按:《普濟方》有厚朴(薑汁炙)半兩。

《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

縮砂仁5錢,木香2錢,丁香2錢,肉豆蔻3個(面煨),大麴餅(生)3錢,三棱(煨)3錢,莪茂(煨)3錢,白茯苓(去皮)3錢,膩粉2錢(炒),人蔘(去蘆頭)3錢,白朮3錢,代赭石(火燒醋淬)3錢,白姜(炮)2錢,麥芽3分(生),百草霜1錢(炒),巴豆3錢(去殼,紙捶去油)。

主治

一切食積,乳積,積痢。

用法用量

空心白湯吞下,五更服。如取積未動,早晨再1服,乳飯放遲,溫食,免藥食相忤,吐逆噁心。如止痢,食白粥即止。

製備方法

上除巴豆、百草霜另研外,餘味各製爲細末,再入巴豆、百草霜拌勻,搗飯爲丸。

各家論述

此藥內有溫育補脾理氣之劑,不損胃氣。有積則利,積去則止,無積則不利。凡治積痢,先服之以去其積。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

酸石榴2枚,巴豆(和皮捶碎)半兩,甘遂半兩,大戟半兩,芫花半兩,京三棱1兩,大黃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1兩,五靈脂1兩,豉1兩,甜葶藶1兩,烏梅(和核)1兩半。

主治

五積氣,心腹脹悶,噫氣吞酸,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後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銼細,用水1升,煮令水盡,炒過勿太焦,搗爲細末,醋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雞峯》卷二十

組成

面5兩,大棗7個,巴豆31個。

主治

宿食不消,吞酸噫氣。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後白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將白麪、米湯調硬軟得所,裹棗、巴豆候幹,用炭火燒存性,取出放冷,爲細末,水糊爲丸,如黃米大。

《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組成

南星、川鬱金、巴豆(去油)、肉桂(去皮)、殭蠶、使君子(爲末)各等分。

主治

小兒疳勞諸積。

用法用量

空心蘿蔔子煎湯送下。

製備方法

麪糊爲丸,如粟米大。

各家論述

南星去風積,川鬱金去熱積,巴豆去食積,肉桂去冷積,殭蠶去驚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