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膏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醫宗金鑑》卷六十二:萬應膏

處方

川烏 草烏 生地 白蘞 白及 象皮 官桂 白芷 當歸 赤芍 羌活 苦蔘 土木鱉 穿山甲 烏藥 甘草 獨活 元參 定粉 大黃各15克

製法

上十九味,除定粉外,用淨香油2.5千克,將藥浸入油內,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數已足,入潔淨大鍋內,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爲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去滓,將油稱準,每500克,對定粉250克,用桃、柳枝不時攪之,以黑如漆,亮如鏡爲度,滴入水內成珠,薄紙攤貼。

功能主治

治癰疽發背,對口諸瘡,痰核流注。

用法用量

用時貼患處。

摘錄

《醫宗金鑑》卷六十二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羌活2兩,透骨草2兩,當歸2兩,赤芍2兩,甲片2兩,生地2兩,防風2兩,靈脂2兩,連翹2兩,官桂2兩,白及2兩,白蘞2兩,白芷2兩,草烏5錢,烏藥5錢,川軍5錢,川烏5錢,苦蔘5錢,牙皁1兩2錢,木鱉肉2兩。

功效

消腫化毒鎮痛。

主治

癰疽,發背,對口,痰核,流注,一切外科瘍毒惡瘡,未潰者敷之可消,已潰者敷之可斂。

用法用量

貼敷患處。

製備方法

香油10斤,漳丹5斤,後兌乳香2兩、沒藥2兩熬膏。

《袖珍》卷三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瀝青(濾淨)10兩,乳香3錢,沒藥5錢,輕粉3錢,雄黃3錢,木鱉子7個(末),黃蠟3錢,油3兩(4時加減)。

主治

癰疽瘡癤。

用法用量

依常法用貼數日,癢有瘡,用粉撲之。

製備方法

上於砂石器內,文武火熬;先將瀝青、黃蠟熔開,入藥末熬,柳、槐4-5條,把不住手攪,常如魚津泡起;少頃,入油再熬一飯時,淡黃色,水內漂浮,待沉底扯拔;或硬幹再添油,再扯拔,至浮水爲度。

《瑞竹堂方》卷五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當歸1兩,芍藥1兩,白蘞1兩,白及1兩,白芷1兩,木鱉子1兩,杏仁1兩,輕粉1兩,乳香1兩,黃耆1兩,巴豆6錢(去皮),雄黃(研)1兩,好油3斤,蓖麻子200餘個,白礬少許,沒藥1兩(研),黃丹2斤,血餘3兩(淨)。

主治

一切惡瘡,及刀斧所傷,蛇咬狗咬,蟲傷,牙痛,心痛,眼痛,腹痛,腳氣,骨節疼痛,大人、小兒痹癖。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醋湯送下;肚痛,每服30丸,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先將乳香、沒藥、黃丹、雄黃、白礬另研極細外,將餘藥了碎,同槐條2兩,柳條2兩銼碎。蓖麻子250個,去皮研碎,先入油內浸1-2日,於鐵鍋內熬,用槐條2根2尺、柳條2根2尺長,不住手攪,微黑色,滴水中不散,撈去粗滓,再用綿濾淨,再入鍋內熬滾。先下黃丹,次下血餘,次下白礬、雄黃,又下乳香、沒藥,不住手攪至煙盡。微熱,下輕粉攪勻,傾於水盆內浸1宿,出盡火毒,於瓷器內盛之。外用貼之。若心痛,丸如梧桐子大。

《青囊祕傳》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制南星4錢,大黃3錢,川烏4錢,桃仁3錢,紅花3錢,羌活1錢5分,當歸5錢,獨活3錢,半夏4錢,草烏3錢,生薑2兩,松香末3斤,密陀僧(研末)3兩,硫黃(研末)8兩,蔥白不拘。

主治

陰症。

用法用量

攤膏用。

製備方法

麻油1斤,浸上藥5天,熬枯去滓,麻布2層瀝淨,熬至滴水成珠,入松香、陀僧、硫黃,攪勻,換微火。

《外科精義》卷下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黃柏5錢(研),芍藥5錢(研),白芷5錢(研),黃耆5錢(研),木鱉仁5錢(研),杏仁5錢(研),當歸5錢(研),白及5錢(研),生地黃5錢(研),官桂5錢(研),玄蔘5錢(研)(去皮,銼碎),沒藥5錢(研),乳香5錢(研),白蘞1兩,黃蠟1兩,黃芩2兩,大黃2兩,黃丹1斤,脂麻油2斤8兩。

功效

收斂聚膿。

主治

瘡瘍初生,腫焮甚,及瘡老不能瘥者。

用法用量

一切瘡瘍初生,腫焮甚者,無問大小,以膏可腫痕貼之,煎蔥白水熱淋兩炊時,良久再淋,腫消爲度。

製備方法

上藥入油內浸1宿,絕早入沙鍋慢火熬,用生柳條攪至申時,以焦褐色出火,去粗滓,又以重綿濾過,入丹再熬,旋滴水中成珠子不散者,出火毒絕煙,入乳香、沒藥、黃蠟攪勻,用瓷器收貯於土內埋7日,取出攤用。

《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驗祕方》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黃丹2斤,沒藥(另研)1兩,乳香(另研)1兩,血餘(燒頭髮灰)1兩,紫礦1兩,槐角1兩,鱉子1兩,蛤蚧1兩,白蘞1兩,白芨1兩,當歸1兩,官桂1兩,麝香1兩,白芷1兩,杏仁1兩,柳枝條1斤(如著長),脂麻油5斤,血竭(別研)1兩。

主治

癰疽腫毒,惡瘡,漏瘡,發背,腦疽,癧子瘡;寒溫氣刺痛,冷痹頑麻;牙腫,打撲骨折,內損血毒氣不散,刀傷;小兒頭面瘡癤,聚熱雜瘡;蜈蚣、蜂兒、蠍螫,犬馬咬,蛇傷;火燒,漆瘡,疳瘡,水毒,臁瘡,乾溼疥癬;婦人吹奶,產後餘血,臍腹刺痛,月水不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新汲水送下;又兼催生,產後餘血,臍腹刺痛,月水不調,每服20丸,食前溫水送下。

製備方法

上除黃丹、沒藥、乳香、血竭,餘藥用油浸1宿,炭火上用鐵器熬令變黃,濾去滓;次下黃丹入鍋,用新柳枝攪藥,煙火盡,入沒藥、乳香、血竭在內,攪勻,傾在瓷器內,放藥硬,用刀子切成塊子,油紙封裹,修合時春、秋妙。如下沒藥時,褐色用之;用時火上熔化,夾紙攤之。婦人吹奶,丸如梧桐子大。

《經驗奇方》捲上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嫩松香1斤(黃老者不用),蓖麻仁2兩,巴豆仁2兩,康青1兩,杏仁(開水泡,去皮)1兩,膽礬5錢。

主治

跌打損傷,青腫疼痛;痛風,肝胃氣痛,腰痛,胸腹膈氣疼痛;癰疽初起。

用法用量

臨用時須重湯燉烊,攤貼患處。

製備方法

上藥先將松香用鐵鍋水煎3次,取起候幹,隔1日,研細禾;再以蓖麻仁、巴豆仁各炒黑枯(若不黑枯,其性太烈不能用),康青、膽礬各研細末;先將杏仁落石臼,舂爛如泥;次下巴豆、蓖麻仁,一併舂爛;再下康青,膽礬,緩緩舂之;並將松香分數次下,隨下隨舂;再用麻油屢塗杵臼,勿致粘住,千捶成膏,儲瓷器。

用藥禁忌

皮破出血、癰疽已成作痛者忌之。

《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煙霞聖效方》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小油3斤,黃丹1斤,槐條8斤桃,柳條4斤,龍骨半兩,虎骨半兩,烏魚骨半兩,骨碎補半兩,龜骨半兩,血餘半兩(發是童子發妙),金花半兩,自然銅半兩,當歸半兩,沒藥半兩,乳香半兩。

主治

發背癰背,一切惡瘡。

製備方法

上先將前3枝銼4指長,旋旋下在油內,焦去,而後用盡了枝,取出油;冷定再下丹,文武火熬,柳篦子頻攪,不管溢了,丹死無沫,綿濾過,入沒藥、乳香,候滴藥在鐵器上成珠子,不粘手,傾在瓷器內盛定,紙封蓋,合地出火毒爲用。

《普濟方》卷三一三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當歸半兩,黃耆半兩,防風半兩,香白芷半兩,五倍子半兩,生熟地黃半兩,白蘞半兩,白及半兩,赤芍藥半兩,玄蔘半兩,乳香半兩,沒藥半兩,黃丹6兩,油1斤。

主治

癰疽、瘡癤、瘰癧已成、未成、已破,及風毒眼,一切蛇蟲犬傷。

製備方法

入油煎黑色,卻入乳、沒同煎,用綿濾去滓,將藥油熬,漸入黃丹,用柳枝攪候黑,滴水中不散爲度,入地穴3日,出火毒用。

《跌損妙方》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羌活1兩,獨活1兩,荊芥1兩,防風1兩,黃柏1兩,白芷1兩,赤芍1兩,梔子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細辛1兩,連翹1兩,木鱉1兩,甘草1兩,蘇木1兩,紅花1兩,玄蔘1兩,升麻1兩,松節1兩,地榆1兩,白及1兩,白芡1兩,半夏1兩,木瓜1兩,薄荷1兩,生地1兩,白菊1兩,降香1兩,知母1兩,貝母1兩,殭蠶1兩,骨皮1兩,苦蔘1兩,麻黃1兩,蟬退1兩,牙皁1兩,只殼1兩,白朮1兩,雲皮1兩,黃耆1兩,豬苓1兩,澤瀉1兩,牛膝1兩,木通1兩,良姜1兩,秦艽1兩,淮藥1兩,艾葉1兩,故紙1兩,炮姜1兩,牽牛1兩,靈仙1兩,杏仁1兩,木賊1兩,車前1兩,劉寄奴1兩,續斷1兩,烏藥1兩,陳皮1兩,槐花1兩,香附1兩,砂仁1兩,牛蒡1兩,遠志1兩,三棱1兩,木香1兩,天冬1兩,麥冬1兩,山奈1兩,芫花1兩,大戟1兩,骨碎補1兩,山豆根1兩,菖蒲1兩,桂枝1兩,蒼朮1兩,萆薢1兩,花粉1兩,海桐皮1兩,青皮1兩,阿膠1兩,桔梗1兩,黃芩1兩,大黃1兩,薑黃1兩,全蠍1兩,白礬1兩,血餘2兩,蘇葉2兩,黃丹2兩,水粉2兩。

主治

折傷。

《攝生衆妙方》卷六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天麻6錢(去皮),艾6兩(去梗),白及2兩,巴豆1兩5錢(去皮),白松香2兩,香油1斤(煉過),硇砂4兩,銅綠2兩半,人言5錢(煅),細茶2兩半,木鱉子2錢(去殼),皮消5兩(焙過,只有3兩),斑蝥1兩(去翅皮),黃蠟3兩半(煉過)。

主治

痞塊。

用法用量

複用絹帛拴住,2日1換。血出病消。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香油調和,搗爛成膏,貯瓷器內。量痞大小,用油紙1張,針刺成碎孔,剪方圓攤藥貼之。

用藥禁忌

3-7日不可食生冷、毒蒜之類。

《醫學入門》卷八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木香1兩,川芎1兩,牛膝1兩,生地1兩,細辛1兩,白芷1兩,秦艽1兩,歸尾1兩,枳殼1兩,獨活1兩,防風1兩,大風子1兩,羌活1兩,黃芩1兩,南星1兩,蓖麻子1兩,半夏1兩,蒼朮1兩,貝母1兩,赤芍1兩,杏仁1兩,白蘞1兩,茅香1兩,兩頭尖1兩,艾葉1兩,連翹1兩,川烏1兩,甘草節1兩,肉桂姜1兩,續斷1兩,威靈仙1兩,荊芥1兩,藁本1兩,丁香1兩,金銀花1兩,丁皮1兩,藿香1兩,紅花1兩,青風藤1兩,烏藥1兩,蘇木1兩,玄蔘1兩,白鮮皮1兩,殭蠶1兩,草烏1兩,桃仁1兩,五加皮1兩,山梔1兩,牙皁1兩,苦蔘1兩,穿山甲1兩,五倍子1兩,降真節1兩,骨碎補1兩,蒼耳頭1兩,蟬蛻1兩,蜂房1兩,鱉甲1兩,全蠍1兩,麻黃1兩,白及1兩,大黃2兩,蜈蚣21條,蛇退3條,桃樹皮21寸,柳樹皮21寸,榆樹皮21寸,槐樹皮21寸,桑樹皮21寸,楝樹皮21寸,楮樹皮21寸。

主治

風寒溼痹,腰脅疼痛,咳嗽哮喘,胸膈脹滿,心腹疼痛,瘧疾痢疾,頑癬頑瘡,腫毒初發,楊梅腫硬,男人痞積,女人血瘕。

用法用量

一切風氣寒溼,手足拘攣,骨節痠疼,男人痞積,女人血瘕,及腰疼脅痛,諸般疼痛,結核轉筋,頑癬、頑瘡積年不愈,腫毒初發,楊梅腫硬,未破者俱貼患處;肚腹疼痛,瘧、痢,俱貼臍上,痢白而寒者尤效;咳嗽哮喘,受寒噁心,胸膈脹滿,男婦面色痿黃,脾胃等症,及心疼,俱貼前心;負重傷力,渾身拘痛者,貼後心與腰眼;諸疝、小腸氣等症,貼臍下。

製備方法

用麻油12斤浸,春5、夏3、秋7、冬10日,方入銅鍋內,文武火煎,至藥枯黑,濾去滓,瓷器收貯。另用松香1斤熔化,入前藥油2兩同熬,滴水成珠,不軟不硬,仍濾入水中,翻覆揉扯,如金色即成膏矣。

《本草綱目》卷十五引《集簡方》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5月5日採)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萎,細銼)。

主治

癰疽發背,無頭惡瘡,腫毒疔癤,風癢,臁瘡,杖瘡,牙疼,喉痹。

用法用量

每以敷貼即愈,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2-3次即效;每日用酒服1匙,極有效。

製備方法

以大鍋5口,入水煮爛,以篩濾去粗滓,布絹再濾;復入淨鍋,武火煎滾,文火煎稠,攪成膏,以新罐貯封。

《準繩·瘍醫》卷六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香油2斤(真者,濾淨)((口父)咀,去碎屑),黃連5兩((口父)咀,去碎屑),黃柏5兩((口父)咀,去碎屑),黃芩5兩((口父)咀,去碎屑),柏枝1束((口父)咀,去碎屑),槐枝1束((口父)咀,去碎屑),府丹1斤(水飛,去標腳,曬乾),乳香3錢(用槌打碎,和勻,入鍋中炭火炒沸,爲細末,篩過),沒藥3錢(用槌打碎,和勻,入鍋中炭火炒沸,爲細末,篩過),血竭3錢(用槌打碎,和勻,入鍋中炭火炒沸,爲細末,篩過),孩兒茶3錢(用槌打碎,和勻,入鍋中炭火炒沸,爲細末,篩過),象皮灰5分(用砂炒過,去砂,取細末),海螵蛸5分(細末),半夏1錢(細末),龍骨5分(以上8味爲極細末,用極細篩篩過,和勻,漸入後藥),阿魏5分。

主治

杖瘡。

用法用量

真香油2斤,濾淨入銅鍋中煎沸;入黃連、黃柏、黃芩、槐條,煎3-4沸,將細夏布及薄絹紙濾去滓,揩淨銅鍋,仍入油於鍋中煎沸;入前府丹,用槐條急攪,煎至滴水成珠,乘熱入瓷器中;即將前細末藥8味,及阿魏漸入藥中,急攪不停,候和勻,去阿魏滓,藥冷爲度,7日後可用。藏、攤、洗法並如前。凡人1杖後,切不可用手拍之,急用明淨松香、水龍骨炭火煅過,須多年者佳,2味俱爲細末,雞子清調敷,惡血自出。若能予調此藥,以待杖過即敷尤妙。

附註

用法中藏、攤、洗法,參考原書同卷“祕傳杖瘡膏”。

《金鑑》卷六十二

方名

萬應膏

組成

川烏5錢,草烏5錢,生地5錢,白蘞5錢,白及5錢,象皮5錢,官桂5錢,白芷5錢,當歸5錢,赤芍5錢,羌活5錢,苦蔘5錢,土木鱉5錢,穿山甲5錢,烏藥5錢,甘草5錢,獨活5錢,玄蔘5錢,定粉5錢,大黃5錢。

主治

癰疽,發背,對口,諸瘡,痰核,流注。

用法用量

外貼。

製備方法

上19味,定粉在外,用淨香油5斤,將藥浸入油內,春5、夏3、秋7、冬10,候日數已足,入潔淨大鍋內,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爲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去渣,將油稱準,每油1斤,對定粉半斤,用桃柳枝不時攪之,以黑如漆、亮如鏡爲度,滴入水內成珠,薄紙攤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