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中藥土半夏的中成藥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土半夏

土半夏爲中藥名,出自《閩南民間草藥》。爲清代趙其光所著《本草求原》記載的犁頭尖之別名。別名犁頭七、土半夏、小獨腳蓮來源及產地天南星科植物犁頭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的全草或塊莖。分佈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性味辛、苦、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散瘀,止血。治癰癤腫毒,乳癰,瘰癧,癬瘡,蛇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外用:磨汁塗或搗敷。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內服。化學成分塊莖含生物鹼、甾醇。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拼音名TǔBànXià別名達瓦鹹巴(藏名)來源爲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塊莖。8~9月挖取。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釐米。塊莖圓球形,外皮紫褐色,上部有多條細長的土黃色鬚根。莖肉質,圓筒形,綠色帶紫紅色,上具2枚苞片,帶紫色。葉1枚,3全裂呈3小葉,中間小葉闊橢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兩側小葉長圓狀卵形,基部兩側大小不等;葉脈紫色;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