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臼 2015年10月04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天臼爲經穴別名,出《鍼灸甲乙經》,即通天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 [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2. 。《外臺祕要》作天白。

通天爲經穴名(Tōngtiān BL7),出《鍼灸甲乙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代號BL7[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別名天臼、天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通:通達;天:頭頂爲天[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穴在頭部,上通巔頂,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處(《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另說在頭正中線入前髮際4.5寸,再旁開1.5寸(《鍼灸甲乙經》);或在頭正中線入前髮際3.5寸,再旁開1.5寸處(《備急千金要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和枕動、靜脈的吻合網[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有清頭風、通鼻竅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主治頭面、口鼻等疾患,如頭痛、眩暈、面腫、口、鼻塞、鼻衄、耳鳴、項強、癭氣、喘息、瘈瘲、鼻痔、急、慢性鼻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現代又多用於治療鼻炎、高血壓、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遺尿、足跟痛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09. 。實驗研究針刺本穴可使部分癲癇大發作的患者腦電波節律紊亂趨向規則,或使病理性腦電波電位降低[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