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犀散 2009年12月1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生犀散

處方

大黃(蒸.切.焙)、鱉甲(湯煮.去裙瀾.醋塗.炙黃)、麥門冬(去心)、黃蓍、秦艽(去苗並土)、羚羊角(鎊)、桑白皮、人蔘、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藥、柴胡(去苗)、枳殼(去瓤.麩炒)。

炮製

上各等分,搗爲粗末。

功能主治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四肢睏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兒小即分爲二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袖珍小兒》卷四

別名

生犀飲

組成

地骨皮、秦艽、人蔘、羚羊角、大黃、麥門冬(去心)、枳殼、柴胡、茯苓、赤芍藥、桑白皮、鱉甲(炙)各等分。

主治

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渴,日夜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睏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後餘熱不解,或傷寒病痙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亦治疳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入青蒿少許,水煎服。

製備方法

上銼散。

附註

生犀飲(《嬰童百問》卷六)。

《得效》卷八

別名

生犀角散、正料生犀散

組成

犀角(鎊)、地骨皮(去骨)、秦艽(去蘆)、麥門冬(去心)、枳殼(煨,去瓤)、大黃(煨)、柴胡(去須)、茯苓(去皮)、赤芍藥、桑白皮(去赤)、黃耆(去蘆,蜜炙)、人蔘(去蘆)、鱉甲(醋炙)、知母各等分。

主治

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癒後,餘毒不解;小兒疳病,熱似骨蒸者;及久病後或虛後,時復來作潮熱者;瘧疾亦用。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陳青蒿1根煎;桃枝亦可。

加減

有痰,加半夏;熱輕,去大黃,加黃芩。

製備方法

上銼散。

附註

生犀角散(《普濟方》卷二三六)、正料生犀散(《濟陽綱目》卷六十五)。

《小兒藥證直決·附方》

組成

生犀(凡盛物者,皆經蒸煮,不甚用,鬚生者爲佳)不拘多少。

功效

消毒氣,解內熱。

主治

瘡疹不快,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上藥於澀器物中,用新水磨濃汁,乳食後,微溫飲1茶腳許。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箋正》:此熱甚而痘不能透,火焰上湧,致爲血溢,故以清心泄熱爲主。聚珍本謂消毒氣,固亦指痘疹熱毒言之,其意可通。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

生犀角1兩,麻黃1兩,石膏3兩,羌活1兩,當歸2兩,人蔘1兩,甘草5錢,葛根1兩,赤芍1兩。

主治

孕婦卒中風不語,脈浮數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煎去滓,入薑汁1匙,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散。

各家論述

妊娠風熱,閉遏經氣不通,故卒然仆倒,不能言語,胎孕其何以能安?生犀角清心胃之火;石膏清陽明之火;麻黃開發肌表以散邪;羌活疏通經絡以逐邪;人蔘扶元補氣,善通血脈;當歸養血益營,能榮經脈。葛根昇陽散熱;赤芍瀉火利營;甘草緩中以瀉火也。爲散,水煎入薑汁,以散豁痰涎,務使風火兩除,則經氣清和而神機開發,痰涎自化,胎孕必得所養,何憂卒中風之不能言語哉!

《醫部全錄》卷四五一

組成

犀角屑1錢,鱉甲(酥炙)1錢,柴胡1錢,知母1錢,地骨皮1錢,胡黃連1錢,大黃半錢,桃枝半錢。

主治

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5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散。

《普濟方》卷三七四引《衛生家寶》

組成

五靈脂1兩,豬牙皁角1兩(灰炒黃色),芫花1兩(醋浸,炒焦)。

功效

鎮心安神。

主治

驚積潮熱,及五心積熱,及驚吐,或傷乳食,眠睡不靜。

用法用量

週歲4粒,食後、臨臥薄荷湯下,日2服。驚吐,丁香湯下,或淡醋湯下;咳嗽,皁角幹煨軟,捶,泡湯下;白痢,甘草薑湯下;潮熱,薄荷磨刀水下,驚熱,亦用此湯下;磨積及癖塊,溫水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次用巴豆60粒,連殼研如膏,用小錢挑藥40錢,入巴豆內,一處再碾萬百碾,令極勻,用醋糊爲丸,如粟米大。

《本事》卷六

組成

皁角針不計多少(粗大色紫者)。

功效

托里排膿。

用法用量

每服1錢,薄酒微溫調下;暑月用陳米飲下。

製備方法

上藏瓶中,鹽泥固濟,炭火燒過存性,放冷,碾出爲末。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皁角針氣味辛鹹溫,入手太陰、陽明、足厥陰,此方因發背未能有膿,用之託裏排膿;薄酒調送,欲藥性之直入患處也。暑月不用酒者,恐犯古人所云瘡家不可發汗之意。

附註

本方方名,《準繩·瘍醫》引作“托里排膿生犀散”。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別名

生犀湯

組成

生犀2錢(銼末),地骨皮(自採佳)1兩,赤芍藥1兩,柴胡根1兩,幹葛(銼)1兩,甘草(炙)5錢。

功效

鎮肝,除心熱,

主治

小兒陰虛,血分有熱,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形體羸瘦,口乾頰赤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水1盞,煎至7分,食後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釋義》:此方以犀角爲主,涼血清心;地骨皮退其虛熱;赤芍柔肝斂陰;又加幹葛、柴胡散外來之邪;甘草和中解毒。對血分熱毒兼有陰虛而又夾外邪者頗爲適宜。

附註

生犀湯(《普濟方》卷四○○)。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