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鱔血法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鱔血法

鱔血法是用鱔魚血塗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內,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鱔血法早在唐代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就已記載,鱔血“主癬及瘻、斷取血塗之。”以後本法應用範圍又有擴大,使用方法也有所發展。元代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載有治口眼喁斜,取“大鱔魚一條,以針刺頭上血,左斜塗右,右斜塗左,以平即洗去”;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鱔魚血,治耳痛,滴數點入耳。治鼻衄滴數點入鼻。治疹後生翳,點少許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頻塗之,又塗赤遊風。”現代有人沿用本法治療面神經麻痹、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亦取得較好療效。操作方法局部塗敷法主要用於口眼喁斜(面神經麻痹),癬、瘻等病證也可參照應用。1.將鱔血塗於患側(口向左歪,右爲患側;向右歪,左爲患側),30分鐘後洗去,3天后再進行第二次治療。2.先用麪粉加水調搓成細長麪條,做成圓圈形置於面部患側(防止鱔血流掉),然後用消毒注射針頭,在消毒過的地倉穴上劃一“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