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楂核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山楂核

出處《滇南本草》拼音名ShānZhāHé來源爲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種子。功能主治治食積,疝氣。①《綱目》:"吞之化食磨積,治癲疝。"②《本草從新》:"治疝,催生。"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附方①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山楂核五錢(炒黃,研),沙蒺藜五錢(焙),雞內金五錢(焙黃),共爲細末。每服一錢,白滾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②治難產: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爲衣,酒吞下。(《海上方》)③治陰腎癲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綱目》)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