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氣逆耳聾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氣逆耳聾

氣逆耳聾爲病名。《嚴氏濟生方》卷五:“大抵氣逆耳聾尚易治。”《證治準繩·雜病》:“氣逆耳聾有三,肝與手太陽少陽也,經雲,肝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手太陽氣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內氣滿也;手少陽氣厥而耳聾者,其候耳內渾渾焞焞。此皆氣逆而聾也。治宜四物湯吞龍薈丸降火及復元通氣散調氣是也。”參見耳聾:耳聾爲病證名。出《五十二病方·陰陽十一脈灸經》。係指主觀感覺或客觀檢查均示聽力有不同程度障礙者。先天、後天、外感、內傷及老年等皆可致耳聾。卒然而聾者,謂之暴聾,多屬實證;聽力逐漸減退者,謂之久聾,多屬虛證。實證多由風熱、風寒、肝火、溼溫等所致。症見頭痛、鼻塞、口苦、耳竅閉塞,如棉塞耳,聽力下降,耳鳴耳聾等。治法:常用疏風清熱,辛溫散寒、清肝瀉火,或芳香化溼等。可選用銀翹散、九味羌活湯、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三仁湯等加減;虛證多由氣虛、血虛、肝腎陰虛等所致。《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腎爲足少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