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救肺湯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症因脈治》卷二:清燥救肺湯

處方

桑葉 石膏 甘草 人蔘 桑白皮 阿膠 麥冬 杏仁 枇杷葉 知母 地骨皮

功能主治

清燥潤肺。治外感燥火傷肺。身發寒熱,喘促氣逆,咳嗽不止,咳痰帶血,甚則引動胃氣,嘔吐痰涎,脈躁疾。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症因脈治》卷二

《法律》卷四

方名

清燥救肺湯

別名

清燥湯

組成

桑葉(去枝梗)3錢,石膏(煅)2錢5分,甘草1錢,人蔘7分,胡麻仁(炒、研)1錢,真阿膠8分,麥門冬(去心)1錢2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黃)7分,枇杷葉1片(刷去毛,蜜塗炙黃)。

主治

諸氣膹鬱,諸痿喘嘔。

用法用量

上以水1碗,煎6分,頻頻2-3次滾熱服。

加減

痰多,加貝母、瓜蔞;血枯,加生地黃;熱甚,加犀角、羚羊角或牛黃。

各家論述

1.《醫門法律》:桑葉經霜者,得金氣而柔潤不凋,取之爲君;石膏稟清肅之氣,極清肺熱;甘草和胃生金;人蔘生胃之津,養肺之氣。命名清燥救肺湯,大約以胃氣爲主,胃土爲肺金之母也。
2.《金鑑》:《經》雲,損其肺者益其氣。肺主諸氣故也。然火與元氣不兩立,故用人蔘、甘草甘溫而補氣,氣壯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氣之法也。火燥膹鬱於肺,非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氣反爲壯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麥冬、桑葉、阿膠、胡麻仁輩使清肅令行,而壯火亦認氣化也。《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葉之苦以降氣,氣降火亦降,而制節有權,氣行則不鬱,諸痿喘嘔自除矣。要知諸氣膹鬱則肺氣必大虛,若泥於肺熱傷肺之說而不用人蔘,鬱必不開而火愈熾,皮聚毛落,喘咳不休而死矣。此名救肺,涼而能補之謂也。若謂實火可瀉,而久服芩、連,苦從火化,亡可立待耳。
3.《成方便讀》;此必六淫火邪,外傷於肺,而肺之津液素虧,爲火刑逼,是以見諸氣膹鬱,諸展喘嘔之象。然外來之火,非徒用清降可愈,《經》有火鬱發之之說,故以桑葉之輕宣肌表者,以解外來之邪,且此物得金氣而柔潤不凋,取之爲君;石膏甘寒色白,直清肺部之火,稟西方清肅之氣,以治其主病;肺與大腸爲表裏,火逼津枯,肺燥則大腸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而潤腸;阿膠、麥冬,以保肺之津液;人蔘、甘草以補肺之母氣;枇杷葉苦平降氣,除熱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則膹鬱喘嘔之證皆可痊矣。

附註

清燥湯(《傷寒大白》卷四)。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方名

清燥救肺湯

組成

桔梗、黃芩、麥冬、花粉、桑皮、生地。

主治

肺燥傷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