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皮內針術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皮內針術

皮內針術皮內針術適用於肥胖症,胞輪振跳,面肌抽搐,其他須做較長時間留針的損容性疾病。潰瘍,炎症,不明原因的腫塊處。消毒皮內針(撳釘形、麥粒形)若干,75%乙醇,消毒棉球,膠布,鑷子等。1.麥粒形皮內針 常規消毒後,以左手拇、示指將針刺部位皮膚撐開固定,右手用小鑷子夾住針柄,沿皮橫刺,使針尖緊靠皮膚,向真皮水平刺入0.5~1cm,然後用膠布將留在皮外的針柄固定。2.撳釘形皮內針 常規消毒後,以小鑷子夾住針柄,將針尖垂直對準選定的穴位,輕輕刺入皮內,以指按壓,然後用小方塊膠布覆蓋在針柄上加以粘貼固定。1.埋針要選擇易於固定和不妨礙肢體活動的腧穴。埋針後就醫者感覺疼痛或妨礙肢體活動時,應將針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腧穴。每次1或2穴,一般取單側或取雙側對稱同名穴。2.埋針時間長短根據病情而定,一般1~2d,多者可埋6~7d,暑熱天不可超過2d。埋針期間針處不要着水。發現針處感染應及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