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目常日夕昏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目常日夕昏

目常日夕昏爲病證名。又名目夕昏。謂至傍晚則目視昏朦。乃“陰血虧損,陽氣消耗,以致水火不濟矣,所以至日將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問》)。屬雀目範圍。雀目又名雀盲、雀目內障、雀目昏睛、黃昏不見、雞矇眼、雞盲、陰風障、陽衰不能抗陰之病、雞摸眼。《諸病源候論》卷廿八:“人有晝而睛明,至暝則不見物,世謂之雀目,言其如雀鳥暝,便無所見也。”《雜病源流犀燭》卷廿二:“雀目者,日落即不見物也。”即今之夜盲。有先天、後天兩類,先天者稱高風雀目內障,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所致。後天者稱肝虛雀目內障,多由脾失健運所致,爲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證。前者宜溫補腎陽,用右歸丸加減;後者宜殺蟲消疳,健脾益氣,用肥兒丸加減。並可用鮮豬肝入藥或食用。早在公元7世紀,唐·孫思邈《千金翼方》中就有豬肝治療雀目的記載。可見於今之視網膜色素變性、維生素甲缺乏症等。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