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梅核仁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梅核仁

出處《綱目》拼音名MéiHéRén來源爲薔薇科植物梅的種仁。化學成份種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藥性論》:"味酸,無毒。"②《綱目》:"酸,平,無毒。"功能主治清暑,明目,除煩。①《吳普本草》:"明目,益氣。"②《藥性論》:"除煩熱。"③《本經逢原》:"清婦人子髒中風氣積滯。"④《本草求原》:"治暑氣霍亂。"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劑。外用:搗敷。附方①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長七枚,澤蘭子五合,溲疏二兩,藁本一兩。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澤丸)②治代指:梅核中仁熟搗,以淳苦酒和敷之。(《肘後方》)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