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局部血流調節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局部血流調節

體內各器官的血流量一般取決於器官組織的代謝活動,代謝活動愈強,耗氧愈多,血流量也就愈多。器官血流量主要通過對灌注該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徑的調節而得到控制。除了前述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機制外,還有局部組織內的調節機制。在不同器官的血管,神經、體液和局部機制三者所起作用的相互關係是不同的,在多數情況下,幾種機制起協同作用,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起相互對抗的作用。另外,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變化範圍也有較大的差別,功能活動變化較大的器官,如骨骼肌、胃腸、肝、皮膚等,血流量的變化範圍較大;腦、腎等器官的血流量則比較穩定,在一定的血壓變化範圍內,器官血流量可保持穩定。實驗證明,如果將調節血管活動的外部神經、體液因素都去除,則在一定的血壓變動範圍內,器官、組織的血流量仍能通過局部的機制得到適當的調節。這種調節機制存在於器官組織或血管本身,故也稱爲自身調節。心臟的泵血功能也有自身的調節機制,已在本章第一節中敘述。關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