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局部定位論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局部定位論

局部定位論是認爲疾病的本質是機體的部分改變,從病理解剖可在機體上找到其確定位置的觀點。1858年前後德國病理學家魏爾嘯(R.Virchow)利用當時提供的細胞學說以及顯微鏡、染色技術等形態學手段,研究和描述了諸如炎症、血栓形成、脂肪變性、風溼病、結核病與多種腫瘤的病理變化及過程,首創了細胞病理學,認爲細胞的結構改變和細胞的功能障礙是一切疾病的基礎,並指出形態學改變與疾病過程和臨牀表現的關係。得出了“細胞是一個獨立的整體”、“一切疾病是細胞的疾病”,“疾病的本質是機體的部分改變,或說得正確些是一個或一羣細胞的病變”等觀點,概括出著名的“局部定位論”發病原理。這是在當時還原論與元素分析法的思潮下得出的合乎邏輯的結論。這一學說進一步克服了長期以來唯心論對病理學和整個醫學的影響,對百餘年來病理學和臨牀醫學的發展作出了有歷史意義的貢獻。由於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他的細胞病理學過分強調了疾病的局部性和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