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金針拔障術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金針拔障術

“金針拔障術”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對白內障眼病施行的一項手術。白內患者接受這項手術後,一般能重見天日。我國醫學界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這項手術,這在世界眼科史上不能不說是先進的。白居易的眼病“案上漫鋪龍樹,閤中虛貯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七律。據考,白居易四十多歲後即患眼疾。上面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當時正在閱讀眼科專書《龍樹論》,藥盒中存放著準備服用的“決明丸”,他考慮一旦服藥無效,就得求助手術治療,用金篦來刮除眼中的障翳。唐代的另一些詩人,在他們的詩句中也有提到金針拔障術的。如杜甫詩句“金篦空刮眼,鏡像未離銓。”唐文學家兼哲學家劉禹錫《贈婆門僧人》詩:“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爲發矇。”以上證明金針拔障術在唐代已相當流傳了。金針拔障術的源流“金針拔障術”最早見於唐代文獻大師王燾的《外臺祕要》(西元七五二年)一書中。《外臺祕要》對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