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筋 2015年06月19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經筋爲全身筋肉按十二經脈連屬,分成十二經筋。簡稱“經筋”。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經筋各起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和骨骼部,有的進入胸腹腔,但不絡屬臟腑。十二經筋具有聯結四肢關節,主司關節運動作用。其病候可表現出屬寒屬熱兩方面。寒則筋脈拘急,背部筋脈拘急(陽急)可產生角弓反張,胸腹部筋脈拘急(陰急)可產生俯不能伸。熱則經筋弛緩不收。治療可用“燔針劫刺”,按病痛處取穴(以痛爲腧)。[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90.

十二經筋爲經絡分類名。簡稱經筋。指全身筋肉組織附屬於十二經脈而分成十二個部分,也是十二經脈在軀體和四肢部與筋肉組織的相互聯繫。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其分佈與十二經脈循行大致相同。起於四肢末端爪甲,結於關節和骨骼,走向軀幹,上起於頸項,終止於頭面。陽筋分佈體外,陰筋進入體腔,但不與內臟相聯。其中,手三陽經筋都結於額角(角),足三陽經筋都經缺盆上結於顴骨部(頄)和目周圍,手三陰經筋併入胸中再結於胸膈部(賁),足三陰經筋都結於陰器。經筋發病的特點爲“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主要表現爲掣引、痹痛、弛緩、攣急等。治療上,寒證可採用“燔針劫刺”局部俞穴;熱證以泄陽邪爲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