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藎草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藎草

拼音名JìnCǎo別名綠竹、馬耳草、馬耳朵草、中亞藎草來源禾本科藎草Arthraxonhispidus(Thunb.)Makinovar.centrasiaticusHonda,以根、全草入藥。生境分佈全國各地。化學成份含馬耳草素arthraxinC21H16O9。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熱,降逆,止咳平喘,解毒,袪風溼。主治肝炎,久咳氣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外用藎草2兩,水煎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唐本草》:藎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拼音名JìnCǎo英文名HerbofHispidArthraxon別名菉竹、王芻、戾草、黃草、蓐、鴟腳莎、盭草、晉灼、蓐草、細葉秀竹、馬耳草、馬耳朵草來源藥材基源:爲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