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抱龍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藥典標準

中藥名稱

琥珀抱龍丸

拼音名

Hupo Baolong Wan

性狀

本品爲棕紅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束直徑2~8μm 。
  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 ,棱角銳尖。
  含晶細胞方形或長方形,壁厚,於角隅處特厚,木化,胞腔含草酸鈣方晶。
  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不規則碎塊淡黃綠色或棕黃色,透明或半透明。
  不規則細小顆粒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處方

山藥 (炒)256g 硃砂80g 甘草 48g 琥珀 24g 天竺黃24g 檀香 24g枳殼 (炒) 16g 茯苓24g 膽南星16g 枳實 (炒)16g 紅參 24g

製法

以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極細粉,硃砂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餘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10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含量測定

取本品10丸,精密稱定,剪碎,混勻,精密稱出適量(相當於硃砂0.13g ),置250ml 錐形瓶中,加硫酸10ml與硝酸鉀1.5g,加熱使溶解,放冷,加水50ml溶解後,滴加1% 高錳酸鉀溶液至顯粉紅色,再滴加 2%硫酸亞鐵溶液至紅色消失,加硫酸鐵銨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銨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
  每1ml 的硫氰酸銨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1.63mg 的HgS 。
  本品每丸含硃砂以HgS 計,應爲107~144mg。

功能與主治

鎮靜安神,清熱化痰。
  用於發熱抽搐,煩躁不安,痰喘氣急,驚癇不安。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嬰兒每次1/3 丸化服。

注意

慢驚及久病、氣虛者忌服。

規格

每丸重1.8g

貯藏

密封。

《準繩·幼科》卷二

方名

琥珀抱龍丸

組成

琥珀1兩5錢(研),牛黃1錢(研),人蔘1兩半,檀香1兩半,白茯苓1兩半,硃砂(研)5錢,珍珠5錢(研),枳殼1兩,枳實1兩,牛膽1兩,南星1兩,天竺黃1兩,山藥10兩,甘草3兩(以上各爲細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黃蠟25斤。

功效

驅風化痰,鎮心解熱,安魂定驚,和脾健胃,添益精神。

主治

小兒諸驚;四時感冒,瘟疫邪熱,煩躁不寧,痰嗽氣急;瘡疹欲出發搐。

用法用量

初生數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數歲者,每服1丸,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不拘時服;痰壅咳甚,生薑湯送下;痘疹見形有驚,白湯送下;心悸不安,燈心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中藥成方配本》

方名

琥珀抱龍丸

組成

琥珀5錢,全蠍3錢,殭蠶4錢,膽星2兩1錢,天竺黃7錢,飛腰黃7錢,飛硃砂3錢,麝香5分,茯苓1兩,川貝5錢。

功效

化痰定驚。

主治

小兒發熱驚惕,痰壅痙厥。

用法用量

每用1丸,開水化服,重症加倍。

製備方法

上各取淨末和勻,用膽星化糊爲丸,分做160粒,每粒約乾重4分,蠟殼封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