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桂枝五物湯 2015年03月19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黃芪桂枝五物湯記載於《金匱要略》捲上,其組成爲黃芪9g、芍藥9g、桂枝9g、生薑18g、大棗4枚,具有調養榮衛,益氣溫經,祛風散邪,補氣通陽,養血除痹之功效,主治因素體營衛氣血不足,復因勞而汗出、外感風邪客於血脈所致的血痹證,是治療血痹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末梢神經炎、皮肌炎、肩周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損傷綜合徵等見肢體麻木疼痛而屬氣虛血滯者。

《金匱要略》捲上方之黃芪桂枝五物湯

別名

黃耆五物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桂枝五物湯(《赤水玄珠》卷十二)、黃耆湯、五物湯

處方

黃耆9克 芍藥9克 桂枝9克 生薑18克 大棗12枚(一方有人蔘)

黃芪9g、芍藥9g、桂枝9g、生薑18g、大棗4枚[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功能主治

調養榮衛,益氣溫經,祛風散邪,補氣通陽,養血除痹。治血痹,症見脈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肌膚麻木不仁,微惡風寒,舌淡,脈微緊[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

以水6升,煮取3升,溫服7合,每日3次。

方解

方中黃芪甘溫益氣,固護肌表,助衛氣抵禦外邪爲君藥。桂枝辛溫散寒、溫經通痹,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芍藥養血和營,合桂枝調和營衛而行痹,共爲臣藥。生薑辛溫散邪,溫行血脈以助桂枝,爲佐藥。大棗養血益氣,與生薑共伍,既調營衛,又和諸藥,爲佐使藥。全方祛風邪於外,通血脈於裏,兼益氣固表而調和營衛。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臨牀應用

1.本方是治療血痹證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肌膚麻木不仁,或疼痛、四肢不溫、脈無力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2.加減法:若氣虛甚者,重用黃芪,加黨蔘以益氣固表;產後或月經後而見肌膚麻木者,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和血通絡;陽虛肢冷者,加附子、細辛以溫陽散寒;風邪偏盛者,加防風、防己以祛風通絡;兼血瘀者,加桃仁、紅花活血通絡。[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末梢神經炎、皮肌炎、肩周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損傷綜合徵等見肢體麻木疼痛而屬氣虛血滯者。[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痹:張,形寒,手足痛,肌肉漸腫,勞力行走,陽氣受傷,客邪內侵,營衛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陽虛者,與黃耆五物湯”。黃耆、桂枝、茯苓、炙草、當歸、煨姜、南棗。

5.真中風:診得兩手脈厚而長,惟左手略兼弦象,兩寸稍緊,脈厚者,得土之敦氣,厚道足以載福,爲長壽之徵。但弦爲風脈,緊爲痛脈,今緊在兩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據稱手腕及臂上痛,時愈時作,已閱五年之久,且指尖時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減,細察此症,系風在關節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氣血與風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覺痛,其妙在於痛處,不難扶正以屏邪,書稱中指麻木,三年內防患中風,以中指屬手心經故也。今幸麻木之處以食指、拇指爲甚,系肺與大腸氣之不調,尚無大害,然風善行而變數,必須及早治之,然斯時若肥風藥以預防中風,是適招風取中,無異藉寇兵而齊盜糧,宜出諸鄭重,切勿孟浪以圖一逞,宜用黃耆五物湯。黃耆2錢,桂枝尖2錢,生白芍2錢,生薑4錢,大棗2枚,同煎服。

6.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一老嫗,證見右半身癱瘓,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壓:150/100毫米汞柱。此乃營衛氣血虛虧,陽氣阻閉,經脈失於營養之證。予黃耆桂枝五物湯治之。共服15劑,血壓:140/90毫米汞柱,脈舌正常。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後追訪,終未再作。

7.血痹:劉某,患四肢麻木一年餘,夜晚尤甚。用維生素B12與維生素B1;肌肉注射60餘日,療效不明顯。後改爲鍼灸治療,初針有小效,繼之無效。證見氣虛懶言,疲乏無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較甚,臀部發涼。脈雙沉細,舌質淡嫩,苔薄白。取黃耆桂枝五物湯治之。服15劑,諸證俱蠲。

8.自汗:患者,女,31歲。工人。痢後繼見汗出,已兩年餘。動則大汗淋漓,乍冷乍熱,時時惡風,並出現腸鳴,進食不慎即瀉,頭暈無力,舌淡苔薄白,脈無力寸浮大。經某醫院診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屢治罔效。遂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白朮、五味子,水煎4劑,服後自汗明顯改善,將桂枝減量,白朮增制,使之外助黃耆以固表,內達健脾以收功。繼進6劑,腸鳴消失。再進3劑,諸症悉除。

9.胸痹:患者,女,51歲,幹部。病初自覺胸悶氣短,繼則胸前區時感隱痛,並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餘。心電圖診爲“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予黃耆桂枝五物湯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餘劑,胸痛諸證得以控制,心電圖近於正常。

10.胃脘痛:患者,女,42歲,工人。胃脘時感隱痛,逢勞遇寒尤甚,已5年許,鋇餐透視診爲“胃竇炎”。曾屢服大劑辛熱理氣之品,漸致腹脹納呆,大便時溏,周身乏力,舌淡潤,脈沉弦遲。方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炙甘草、乾薑,服藥後,胃痛頓解。酌去幹姜,加腹皮與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陳久,宜緩緩圖治。繼服20餘劑,諸證漸愈。

11.低熱:朱某某,女.35歲,教師。低熱2年餘,體溫常在37.5℃左右,偶爾達38℃。伴有怯風怕冷,自汗津津,聲低氣短,納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證。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而胖,脈細緩無力。證屬氣虛身熱。擬取甘溫除熱法,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焦白朮、炙甘草。服上方12劑後,症狀基本消失。改用補中益氣丸調服半月以善後,隨訪至今未發。

各家論述

《金鑑》:以黃耆固衛;芍藥養陰;桂枝調和營衛,托實表裏,驅邪外出;佐以生薑宣胃;大棗益脾,爲至當不易之治也。

附註

黃耆湯(《聖濟總錄》卷十九)、黃耆五物湯(《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湯(《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湯(《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二)。

歌訣

桂枝湯中去甘草,加入黃芪名五物;益氣溫經和營衛,善治血痹肌麻木。[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金匱要略》捲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