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黃瓜藤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黃瓜藤

出處《滇南本草》拼音名HuánɡGuāTénɡ來源爲葫蘆科植物黃瓜的莖。6月採。陰乾或鮮用。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利水,解毒。治痢疾,淋病,黃水瘡。①《陸川本草》:"治瘡癰,流注。"②《四川中藥志》:"利水、通淋、消脹。"③《中國藥植圖鑑》:"治痢疾。"④《上海常用中草藥》:"祛痰鎮痙。"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附方①治黃水瘡:黃瓜藤(陰乾,火焰存性)、枯礬。爲細末,搽瘡上。(《滇南本草》)②治癲癇:黃瓜藤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臨牀應用治療高血壓病以黃瓜藤製劑觀察64例(Ⅰ期17例,Ⅱ期46例,Ⅲ期2例),結果顯效34例,有效19例,無效11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