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金 張元素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治法綱要

氣交變〔論雲〕∶五運太過不及。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此長、化、收、藏之運,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注云∶失常之理,則天地四時之氣,無所營運。故動必有靜,勝必有復,乃天地陰陽之道也。以熱治熱法,經曰∶病氣熱甚,而與寒藥交爭,〔則〕寒藥難下,故反熱服,順其病勢,熱勢既休,寒性乃發,病熱除愈,則〔如〕承氣湯寒藥,反熱〔服之〕者是也。病寒亦同法也。凡治病,必求〔其〕所在,病在上者治上,在下者治下,故中外臟腑經絡皆然。病氣熱,則除其熱;病氣寒,則退其寒,六氣同法。瀉實補虛,除邪養正,平則守常,醫之道也。大法曰∶前人方法,即當時對證之藥也。後人用之,當體指下脈氣,從而加減,否則不效。餘非鄙乎前人而自用也,蓋五行相制相兼,生化制〔承〕之體,一時之間,變亂無常,驗脈〔處〕方,亦前人之〔法〕也。厥後通乎理者,〔當〕以餘言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