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穴 2015年06月2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鬼穴:1.穴名冠“鬼”諸穴的統稱;2.經穴別名。

穴名冠“鬼”諸穴的統稱·鬼穴

鬼穴是指穴名冠“鬼”諸穴的統稱。或指“十三鬼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1.

十三鬼穴是指治療精神疾患的十三個經驗效穴。出《備急千金要方》。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古人認爲精神失常多因鬼邪作祟所致,故把能治療這類病證的穴位稱作“鬼穴”。即人中(鬼宮)、少商(鬼信)、隱白(鬼壘)、大陵(鬼心)、申脈(鬼路)、風府(鬼枕)、頰車(鬼牀)、承漿(鬼市)、勞宮(鬼窟)、上星(鬼堂)、男子的陰下縫穴或女子的玉門頭穴(鬼藏)、曲池(鬼腿)、舌下中縫穴(鬼封)。但《鍼灸聚英》所載的《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與此有所出入,少申脈、上星、曲池、陰下縫穴和玉門頭穴,增神庭、乳中、陽陵泉、行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

經穴別名·鬼穴

鬼穴爲經穴別名。出《備急千金要方》。即風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1.

風府爲經穴名(Fēngfǔ GV16)。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督脈。爲陽維、督脈之交會穴。風:風邪;府:聚集處。穴在枕下,可治風邪之爲病,常是風邪聚集的部位,故名。位於頸後區,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正坐,頭微前傾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腱之間→項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左右頭後大、小直肌之間。有祛風邪、利機關、清神志作用。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神志以及頭項、口鼻等部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神經性頭痛、頸項強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腫痛、暴瘖、中風舌急難言及癔病、精神分裂症、癲癇、腦萎縮、延髓麻痹、高血壓等。本穴配風門、風池、列缺、合谷、復溜治風寒感冒;配後溪治後頭痛;配陽穀治目妄視、狂走。一般針尖向下頜方向斜刺0.5~1.0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不灸。現代研究:①針刺風府穴,對胃功能有良性調整作用。②連續針刺家兔“肝俞”“足三裏”“風府”5~7次,可引起皮層、皮層下結構、肝、腎及腓腸肌組織化學改變。[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