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 2016年03月1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刮痧療法爲治法。指用邊緣光滑的羊角、牛角片,或嫩竹板、瓷器片、小湯匙、銅錢、硬幣、鈕釦等工具,蘸潤滑油,或清水,或藥液、藥油在體表部位進行反覆刮動,以治療“痧證”及中暑、感冒、喉痛、腹痛、吐瀉、頭昏腦脹等病證的方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刮痧是一種推拿方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0.。又作括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0.。常用於感冒、中暑、噁心、嘔吐、頭昏頭脹、胸悶、腹痛、腹瀉、食積、暈車暈船暈機、水土不服等症[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50.。《景嶽全書·雜證謨》:“蓋以五臟之系,鹹附於背,故向下刮之,則邪氣亦隨而降。凡毒氣上行則逆,下行則順。改逆爲順,所以得愈。雖近有兩臂刮沙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

操作方法

l.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 用邊線光滑的場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仔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反覆地刮。

3,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也同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

4.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每條長6-9釐米。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刮痧之後,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

5.應用較小的刮匙,在有關穴位處施術。常見的穴位有足三裏、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