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 2009年12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辭典》:狗肉

出處

《別錄》

拼音名

Gǒu Ròu

來源

爲犬科動物狗的肉。

原形態

狗(《左傳》),又名:犬(《左傳》),黃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綱目》),家犬(《醫林纂要》)。

小型家畜,體形大小和毛色,隨品種而異。通常顏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長而尖。口有深裂,齒常外露;舌長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轉動。四肢矯健,前肢5趾,後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縮。趾行性。雌體有乳頭4~5對,1對在胸部,其餘分列於腹壁兩側。尾大多向上捲曲,有叢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視覺、聽覺、嗅覺均極靈敏。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化學成份

狗肉的一般化學組成,與其它獸肉類似,但因情況之不同,變化亦頗大。狗肉(以氮的克數計)含嘌呤類0.027%,肌肽0.109%。新鮮狗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鉀0.325%,鈉0.049%,氯0.028%。

性味

鹹,溫。

①《別錄》:"味鹹酸,溫。"

②《日用本草》:"鹹酸,平。"

③《醫學入門》:"鹹酸,有毒。"

歸經

入脾、胃、腎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命門。"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腎。"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治脾腎氣虛,胸腹脹滿,鼓脹,浮腫,腰膝軟弱,寒瘧,敗瘡久不收斂。

①《別錄》:"主安五藏,補絕傷。"

②孟詵:"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③《日華子本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

④《本經逢原》:"治敗瘡稀水不斂。"

⑤《醫林纂要》:"補肺氣,固腎氣,壯營衛,強腰膝。"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注意

熱病後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有當陸,勿食犬肉。"

②《綱目》:"熱病後食之,殺人。"

③《本草經疏》:"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凡病人陰虛內熱,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後尤爲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備要》:"畏杏仁。惡蒜。"

附方

①治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鹽、豉等煮粥,頻喫一、二頓。(《食醫心鏡》

②治氣水鼓脹浮腫:狗肉一斤,細切,和米煮粥,空腹喫,作羹臛喫亦佳。(《食醫心鏡》)

③治虛寒瘧疾:黃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綱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藍汁,空心食。(《世醫得效方》)

各家論述

《綱目》:"脾胃屬土,喜暖惡寒。犬性溫暖。能治脾胃虛寒之疾,脾胃溫和,而腰腎受蔭矣。若素常氣壯多火之人,則宜忌之。"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