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高原性心臟病 修訂歷史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高原性心臟病

高原性心臟病(高心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是指正常人從低海拔地區移居高原後或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區,由於機體慢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縮、管壁肌層增厚、肺循環阻力增加,併產生肺動脈高壓以及心肌缺氧,最終導致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一種心臟病。當機體進入高原後,機體對高原環境的適應存在着個體差異,發病率也隨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以移居高原的漢族及婦女移居高原後所生的小孩發病率較高。高原性心臟病常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爲最多。男性發病多於女性。它是慢性高原病的另一種類型。可分爲小兒和成人高原心臟病。1955年吳氏等報道我國首例小兒高原性心臟病,1966年吳氏報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臟病。在國外,有些學者把它稱之爲“高原肺動脈高壓症或高原肺高血壓”,被認爲是人體對高原低氧的一種病理生理學的反應,不承認它是一種獨立疾病;另有些人將其歸爲慢性肺心病的一個變異型。因此,目前對本病的命名和定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